首页> 中文学位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6h】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荔枝

1.2 荔枝霜疫霉病

1.3 苯基酰胺类杀菌剂

1.4 荔枝霜疫霉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

2.3 抗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菌株的诱导

2.4 抗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2.5 交互抗药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3.2 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3.3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反应的差异比较

3.4 交互抗药性测定

4 结论与讨论

4.1 敏感性基线的建立方法

4.2 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

4.3 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的抗药性风险

4.4 交互抗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展开▼

摘要

荔枝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的名贵水果之一。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的重要病害之一,具有流行性和爆发性,常引起大量落果。化学防治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最有效的措施。甲霜灵和精甲霜灵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高效杀菌剂,已用于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多年,但至今未见抗药性的报道。本研究采集和测定了200多个荔枝霜疫霉菌的不同菌株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根据各菌株的有效中浓度值(EC50)分别建立荔枝霜疫霉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基线;以敏感性基线为基准进一步计算各菌株的抗性指数(RF);根据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抗药性评价标准,监测菌株的抗药性。同时,采用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在室内诱导获得多个高抗甲霜灵和精甲霜灵菌株,并测定了这些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交互抗性,主要结果如下:
  测定了209株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确定荔枝霜疫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基线为0.0739±0.0018μg/mL。以该敏感性基线为基准,计算各菌株的抗性指数,结果表明:采集自广西的菌株14GXLCR2的抗性指数为15.82,其余208株菌的抗性指数均小于5.0;因此,菌株14GXLCR2是对甲霜灵具有中等抗药性,其它208个菌株都是敏感菌株。紫外诱导获得3株抗甲霜灵的菌株,药剂驯化获得5株抗甲霜灵的菌株。获得的8株抗甲霜灵菌株皆为高抗,抗性指数最高可达7261.99。高抗甲霜灵菌株(rj1-uv3、rj3和rj8)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9代后仍具有高抗药性,但是抗性指数随着转接代数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与亲本敏感菌株相比,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孢子囊直接萌发率、休止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下降的现象。
  测定了245株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确定荔枝霜疫霉病菌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基线为0.0365±0.0009μg/mL。以该敏感性基线为基准,计算各菌株的抗性指数,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抗性指数均小于5.0。根据FAO抗药性评价标准,供试的245个菌株都对精甲霜灵敏感。在室内进行诱导,紫外诱导未获得抗精甲霜灵的荔枝霜疫霉菌,药剂驯化获得7株抗精甲霜灵的菌株,其中高抗菌株4株,中抗菌株3株,抗性指数最高可达2646.92。高抗精甲霜灵菌株(rjj8)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后仍具有高抗药性,但是抗性水平随着转接代数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与亲本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态特征均无明显区别,且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孢子囊直接萌发率、休止孢子萌发率和致病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下降的现象。
  通过比较荔枝霜疫霉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反应的差异,表明荔枝霜疫霉菌对精甲霜灵更为敏感,即精甲霜灵的毒力比甲霜灵高。
  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甲霜灵与精甲霜灵存在很高的正交互抗性,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与霜脲氰存在高度的负交互抗性,但与肉桂酸酰胺类药剂(氟吗啉和烯酰吗啉)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及其分别于水杨肟酸的混剂)无正负交互抗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