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晒田对华南早晚兼用型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6h】

晒田对华南早晚兼用型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意义

1.2 水稻的需水规律

1.3 国内外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动态及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2.2 试验田概况

2.3 试验设置

2.4 2014~2015年广州市气温与降水

2.5 测定指标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

3.1 晒田对玉香油占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2 晒田对玉香油占生长特性的影响

3.3 晒田对玉香油占光合特性等的影响

3.4晒田对玉香油占生理特性的影响

3.5 晒田对田间土壤温度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为了研究出华南早晚兼用型超级稻分蘖期最佳晒田模式及其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本研究以广东省主推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在分蘖数达到预成穗数的70%和80%时,进行中度晒田处理(晒至0~20cm土层相对含水率为60%±5%)和重度晒田处理(晒田至0~2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5%),分析了分蘖期不同晒田时间和晒田程度及复水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变化及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以期为华南早晚兼用型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中度晒田处理能提高玉香油占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有利于促进产量增加。两年试验均以W1和W2处理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较CK提高幅度最多。早季产量增加11.24%,晚季平均增加8.95%。
  (2)晒田处理降低了处理期间玉香油占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限制其分蘖期间的生长发育,减少了处理期间的干物质积累;但复水后由于补偿效应,2015年早季复水至拔节期时,W2(分蘖数达到预成穗数的80%+中度晒田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CK(分蘖期维持1cm左右水层),2015年晚季各晒田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CK提高11.75%~17.14%;复水后的生长加速,对全生育期干物质分配动态进行合理地调节,促进了单茎的生长;齐穗至成熟期时各晒田处理的LAI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有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和干物质在后期的积累,进而提高了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促进了成穗率和产量的提高。
  (3)分蘖期晒田处理能促进玉香油占体内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处理期间升高,其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拔节期时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早季拔节期时各晒田处理较CK高出22.66%~48.61%;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在处理结束时达到最高,拔节期时仅部分处理略高于CK。两年早季晒田处理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在处理期间均呈上升趋势,在拔节期时降低;2014年晚季各晒田处叶片理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CK,2014年早季和2015年晚季均以W1(分蘖数达到预成穗数的70%+中度晒田处理)和W2处理表现较优。
  (4)晒田处理改善了田间通气条件,增加了土壤的日温差,5cm深度下平均土温较CK增加1~2℃。
  (5)分蘖期中度晒田,晒至0~20cm土层相对含水率为60%±5%,或晒田5~7天至泥土紧皮不粘手,是玉香油占分蘖期最佳晒田管理模式,其产量较CK增加,且品质保持良好。

著录项

  • 作者

    王抄抄;

  •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湘如;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01;
  • 关键词

    水稻; 晒田处理; 生理特性; 生态特性; 分蘖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