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稻增香栽培技术的地区适应性研究
【6h】

香稻增香栽培技术的地区适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1 研究意义

1. 2 香稻香气2-AP的合成途径

1. 3 香稻香气2-AP的形成与积累

1. 4 研究目的

1. 5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地区及供试品种

2. 2试验田概况

2. 3试验设置

2. 4样品采集与保存

2. 5测定指标

2. 6数据统计与分析

3.结果

3. 1 增香栽培对香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2 增香栽培对香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 3 增香栽培对香稻光合特性等的影响

3. 4 增香栽培对香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3. 5增香栽培对香稻香气2-AP含量的影响

4. 1 讨论

4. 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为了探明香稻增香栽培技术(IAC)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为华南双季稻区进行香稻增香栽培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本论文选用华南地区代表性香稻品种象牙香占、桂香占和美香占,通过在广州、罗定和中山地区按香稻增香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观测香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品质、生理特征与香气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IAC条件下,早季广州地区的桂香占和中山地区的美香占产量较当地常规栽培技术(CK)显著提高,晚季广州地区的桂香占、罗定地区的美香占以及中山地区的香稻品种产量较CK显著提高。除了罗定地区的美香占外,增香栽培显著降低了各地区香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表明增香栽培对香稻稻米的外观品质具有显著改良作用。
  (2)IAC能够提高各地区香稻品种各时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期,早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和桂香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增加分别达到13.77%和21.55%。抽穗期,早季广州地区的桂香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达到18.86%;成熟期,早季除罗定地区的桂香占和中山地区的美香占,其余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较CK均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49%~27.91%;晚季除罗定地区的桂香占,其余处理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58%~16.88%。
  (3)IAC提高了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香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6.70%~23.12%和8.91%~21.26%。孕穗期,早季广州和罗定地区的香稻品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提高,增幅达到4.07%~8.16%;抽穗期和成熟期,早晚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叶绿素a含量较CK显著增加。增香栽培技术保证了香稻叶片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4)与CK相比,IAC能够提高香稻孕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孕穗期和成熟期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抽穗期,早晚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叶片POD活性较本地区CK显著提高,分别达到5.25%和6.00%;成熟期,早晚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叶片SOD活性较本地区CK显著提高,分别达到5.44%和6.72%。
  (5)在IAC条件下,早季广州地区的象牙香占和中山地区的美香占以及早晚季罗定地区的桂香占籽粒香气含量较高且增香效果也最显著,而其它处理香气含量不高且增香幅度相对较小。综合可知,广州地区适宜栽培象牙香占,中山地区适宜种植美香占,罗定地区适合栽培桂香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