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晕痛针结合颈三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晕痛针结合颈三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以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针灸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价值,为临床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取穴规范化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V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要运用晕痛针(四神针、印堂、太阳)结合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治疗为主,并随证加减配穴;对照组取百会、风池、颈夹脊2-7为主,以传统针刺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六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天,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TCD检测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56]的问卷调查,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其中,TCD的检测数据为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量(Vs)、平均血流量(Vm)、舒张期血流量(Vd)、搏动指数(PI);《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包括五大项: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结果:1.应用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针灸治疗CV患者80例,治疗组的42例患者中,经首次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0%;经三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38例CV患者中,经过首次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达36.84%,与治疗组首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经过三疗程治疗后,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0.53%,与治疗组三疗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2.CV患者经首次和三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TCD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在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CV患者血流恢复正常的人数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的变化更为显著(P<0.001)。 3.在ESCV的问卷调查中,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在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治疗对CV患者的眩晕、肩颈痛、头痛和心理及生活适应能力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其中,眩晕的改善最为明显,其中,治疗组在三疗程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仅在三疗程治疗后的眩晕、肩颈痛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各项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在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三疗程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为明显(P<0.001)。 应用ESCV的问卷调查能较全面和客观地评价CV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 结论:1.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即时疗效和短期疗效都相当显著;能有效改善CV患者的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证明了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的针灸治疗疗法是一种现有临床治疗CV较为规范、重复性好的方法之一。 2.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治疗颈性眩晕能改善CV患者的VA和BA血供状况。 3.本研究提高了患者对针灸疗法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