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6h】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名与病位认识

二、中医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血管性痴呆的辩证分型

四、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一、血管性痴呆的常见危险因素

二、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理

三、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

四、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第三节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病机取穴

二、特色取穴

三、头针

四、电针

五、艾灸

六、眼针

七、耳穴

八、穴位注射

九、舌针

十、针药结合

十一、综合疗法

第四节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一、针刺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二、针刺对脑部缺血、缺氧状态的影响

三、针刺对自由基系统的影响

四、针刺对VD大鼠海马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五、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六、促进大脑损伤后再修复

七、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功能

八、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九、β淀粉样蛋白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西医诊断标准

三、中医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病例标准

七、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二、分组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安全性指标

五、疗效评价性指标

六、疗效评定标准

七、安全性观察

八、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一般资料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三、治疗后疗效比较

四、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 论

一、通督调神针刺法的选穴依据

二、痴呆量表的选择依据

三、临床疗效及疗效相关积分的变化分析

四、安全性观察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六、存在问题和展望

第四部分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阐明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理,为通督调神针刺法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方法:
  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病人,采用随机数字量表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通督调神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排除影响本课题研究的干扰因素。治疗组:主穴包括百会、神庭、印堂、人中、风府;辅穴包括:太冲、太溪、内关、丰隆、三阴交。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对照组:主穴包括百会、四神聪;辅穴:太溪、悬钟、足三里、大钟;得气候留针30分钟。两组均以苏州华佗牌一次性30号1~1.5寸不锈钢针灸针,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一天。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修订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eale,HDS)、修订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bil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Score,NFDS)、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the Seale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Vascular Dementia,SDSVD)的积分评估,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检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0分析。
  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分布程度、Hachinsrk氏(HIS)缺血积分、修订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积分、修订 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积分、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积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在HDS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认知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组疗效差别不明显。
  3.在MMSE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认知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组疗效差别不明显。
  4.在ADL积分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SMS(躯体性自理能力量表)、ADL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 ADL总积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通督调神针刺法优于普通针刺法。
  5.在 NFDS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较好作用,且通督调神针刺法优于普通针刺法。
  6.在SDSVD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SDSVD积分)疗效比较(PP)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均有较好效果。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中医证候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两者差别不明显。
  7.患者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
  在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0)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与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均能显著降低患者一氧化氮(NO)和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的测定值,且通督调神针刺法较常规针刺法更明显。
  结论:
  1两种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3.通督调神针刺法能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O)、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在清除患者自由基和调节脑血流量方面较常规针刺组更具有显著性。
  4.通督调神针刺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