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治疗肿瘤气臌症临床研究
【6h】

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治疗肿瘤气臌症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腹胀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 腹胀的概念

1.1.2 恶性肿瘤患者腹胀的发生情况

1.1.3 原因及发病机制

1.1.4 肿瘤患者腹胀的现代治疗手段

1.2 祖国医学对腹胀的认识

1.2.1 腹胀与气臌症的关系

1.2.2 中医病因病机

1.2.3 中医药治疗

1.3 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的依据

1.3.1 局部穴位作用

1.3.2 自拟药包的药理学研究

1.3.3 局部热敷的物理作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案

2.2.3 注意事项及处理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2.3.1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2.3.2 肠鸣音次数、肛门排气排气、排便次数及腹围

2.3.3 体重

2.3.4 卡氏评分

2.3.5 不良反应

2.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均衡性比较

3.1.1 两组年龄均衡性比较

3.1.2 两组性别、分期、病种均衡性比较

3.2 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效果比较

3.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腹胀症状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鸣音次数比较

3.2.3 两组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次数比较

3.2.4 两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比较

3.2.5 两组治疗前后腹围比较

3.2.6 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

3.2.7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

3.2.8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肿瘤腹胀与气臌症的关系

4.2 脐腹部热敷的依据

4.2.1 脐腹部穴位众多

4.2.2 局部温热作用的发挥

4.2.3 自拟药包的组成及功效

4.3 研究结果分析

4.3.1 治疗前后腹胀症状改善的分析

4.3.2 治疗前后肠鸣音、肛门排气次数、排便次数及腹围的分析

4.3.3 治疗前后KPS评分、体重的分析

4.3.4 治疗不良反应的分析

4.4 小结

4.5 研究不足及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治疗肿瘤气臌症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治疗气滞腹胀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安全性,为中药药包热敷脐腹部治疗肿瘤气滞型腹胀的临床运用及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
  本课题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肿瘤科住院部符合入选标准的气滞腹胀型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必要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胃肠动力药、灌肠通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莱菔子、吴茱萸、小茴香、木香、当归、厚朴、苍术),日二次,每次30分钟,14天为一疗程。以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肠鸣音次数、肛门排气次数、排便次数、腹围、卡氏评分及不良事件等为观察指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症状总评分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经秩和检验,两组中医症状差异显著(P<0.05)。
  2.治疗前后观察组肠鸣音次数、肛门排气次数、排便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提高,但肛门排气次数、肠鸣音次数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次数、腹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变化不大,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4.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皮肤过敏等,说明中药药包外敷治疗肿瘤患者气滞型腹胀,安全性良好,无特殊不良反应。
  结论:
  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药包外敷脐腹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肿瘤患者气滞型腹胀的临床症状、肠鸣音次数、肛门排气次数,且未见明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自拟药包价格低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故自拟药包热敷脐腹部用于气滞腹胀型肿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