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藿香和黄连主要活性成分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6h】

广藿香和黄连主要活性成分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和常用的动物模型

三、IBD的治疗药物概况

第二节 广藿香和黄连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一、广藿香和黄连药材概述

二、广藿香及黄连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广藿香醇抗DSS诱导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小檗红碱及巴马亭抗DSS诱导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结语

一、研究思路阐述及讨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血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IBD发展过程中,肠上皮和黏膜免疫系统屏障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积极抵抗细菌、病毒侵袭及食物抗原侵入,维持其完整性至关重要。而一旦黏膜屏障被损害,则会导致肠道内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失调,引起正常或已受损的肠道组织产生过度的黏膜免疫反应,从而反向加剧肠道黏膜损伤,进而诱导IBD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从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和调节肠道炎症因子平衡两个角度,进一步了解IBD的病机,对寻求治疗IBD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中草药广藿香和黄连,在肠炎的治疗方面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代研究发现,广藿香主要挥发成分—广藿香油、广藿香酮和黄连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小檗碱(Berberine,BBR)均具有抗IBD的活性。而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PA)为广藿香挥发成分的指标性成分,与此同时,巴马亭(Palmatine,PMT)和小檗红碱(Berberrubine,BB)为黄连中结构类似于小檗碱的成分,且巴马亭临床上常用于肠炎的治疗,小檗红碱为小檗碱的体内代谢产物之一。因此,推测PA、BB、PMT可能具有抗IBD作用,并且本文拟从修复“肠黏膜损伤”和缓解“炎症损伤”两个角度,评价其抗IBD的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帮助进一步了解IBD的病机,同时深入对广藿香及黄连的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
  方法:
  SPF级雄性Balb/C小鼠,除正常组(Control)之外,均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建立实验性肠炎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广藿香醇(PA,10、20、40mg/kg)、小檗红碱(BB,10、20 mg/kg)、巴马亭(PMT,50、100 mg/kg)、小檗碱(BBR,50 mg/kg)或柳氮磺胺吡啶(SASP,200 mg/kg),每天一次,持续给药7天。以小鼠疾病活动评分(DAI),结肠损伤程度(结肠长度变化,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Q-PCR检测结肠粘蛋白mucin-1和mucin-2的含量表达差异),结肠炎症指标[生化试剂盒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和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β、IL-6、IL-12、IL-17及IL-4、IL-10的水平差异]为检测指标,评价PA抗IBD的活性并考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此外,免疫印迹法检测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zo-2和occludin、claudin1)和经典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差异以进一步评价BB和PMT抗IBD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
  本文研究发现,在DSS诱导的IBD模型中,PA、BB、PMT等药物均能显著降低小鼠DAI评分,恢复结肠长度,修复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下调病理学评分(HistologicalScores)并减少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粘蛋白(mucin-1和mucin-2)的表达。且PA(40 mg/kg)、BB(20 mg/kg)或PMT(100 mg/kg)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β、IL-6、IL-4、IL-10)的表达;此外,BB和PMT尚可调节DSS所诱导IBD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具体表现为:BB(20 mg/kg)或PMT(100 mg/kg)能在显著提升zo-1、zo-2、claudin-1、occludin、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的同时显著凋亡蛋白(Bax)的表达。
  结论:
  PA、BB和PMT具有抗IBD活性,且其在保护肠组织免受DSS诱导的炎症或损伤的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与维持肠屏障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PA上调肠组织中粘蛋白,而BB和PMT则能进一步上调紧密连接蛋白、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凋亡蛋白的浓度,进而保护结肠黏膜组织,修复肠组织的屏障功能;此外,三者均能抑制疾病发生期间病变部位的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缓解肠道炎症反应,从而维持肠组织的正常结构,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改善腹痛、腹泻、便血等不良症状,最后起到治疗IBD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