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新技术研究
【6h】

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新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现状

1.1.2给水水源的微污染化及传统净水工艺的局限性

1.2给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1物理法

1.2.2化学氧化法

1.2.3生物法

1.2.4联用技术

1.3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3.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研究内容

第二章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2.1概述

2.2国内外发展概况

2.3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的特征

2.4给水水源中主要污染物及可生物降解性分析

2.4.1有机污染物

2.4.2氮化物污染物

2.4.3其他污染物

第三章试验设计及试验启动

3.1试验概况

3.1.1试验原水

3.1.2试验装置

3.1.3试验内容

3.1.4试验填料的选用

3.2挂膜阶段

3.2.1挂膜

3.2.2排泥挂膜理论分析

3.2.3 COD与CODMn关系

第四章实验结果分析

4.1曝气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1曝气强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4.1.2曝气强度对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

4.2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1停留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4.2.2停留时间对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

4.3进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1进水氨氮浓度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4.3.2进水CODMn浓度对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

4.5 pH值的变化情况与CODMN和NH3-N去除率关系

4.6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的试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净水机理研究

5.1贫营养微生物

5.1.1概述

5.1.2贫营养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5.2贫营养接触氧化技术净水机理探讨

5.2.1贫营养生物膜

5.2.2生物膜降解模型研究

5.2.3二级基质利用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独创性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微污染水源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这类贫营养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微污染水源水和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水质特点及其可生化行性,采用贫营养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对贫营养条件下的生物处理过程进行研究,了解贫营养环境下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同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运行参数及条件。在试验的基础上,本文还对贫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习性及其特点,贫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污染物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本论文研究成果对指导以微污染水为原水的自来水厂安全优质供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水质的相似性,本文的研究也对以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作为原水的污水回用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