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研究
【6h】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总数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退牧还草

2.1.2 生态补偿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外生态补偿方式的研究现状

2.3 退牧还草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物品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3 研究区概况和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状况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的必要性与实施状况

3.2.1 退牧还草的必要性

3.2.2 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现状

3.2.3 退牧还草的工程取得的效绩

3.2.4 现行退牧还草工程存在的问题

4 甘南黄河水补给区补偿标准的确定

4.1 最小数据方法介绍

4.2 补偿标准的确定

4.2.1 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

4.2.2 水源补给服务供给曲线的模拟

4.2.3 补偿标准的确定

5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补偿方式的选择

5.1 目前主要的补偿方式

5.2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牧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

5.2.1 农牧民对现行补偿方式的响应

5.2.2 农牧民对不同补偿方式的偏好

5.3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补偿方式的选择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6.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上游河源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维持长江、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
  然而,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中存在补助标准“一刀切”、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退牧还草成果的巩固。而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甘南生态环境能否得以改善,同时关系到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更危及到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补偿标准的科学制定和补偿方式的合理选择是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也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之一,从牧民的需求和当地的实际出发,加强对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问题的深入研究,才能真正保证退牧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本文以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工程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退牧还草补偿政策及实施概况进行全面、深入剖析,分析了目前在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以退牧还草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方式的选择为核心,对其做了研究和计算。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拥有草地面积248.6万hm2,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对于维护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退牧还草工程存在补偿主体缺位、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退牧还草的成果不能巩固,亟需对其进行研究。
  (2)实施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有助于提高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的水源补给力。研究结果显示,当补偿额度足够高时,牧民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草地提供的水源补给量将逐渐增加;当合作、夏河、玛曲、碌曲、卓尼、临潭的补偿额分别达到1024.3元/hm2、999.79元/hm2、861.74元/hm2、1008.54元/hm2、585.54元/hm2、983.22元/hm2时,该区新增水源补给量将高达2.253×109m3。
  (3)补偿主体的多元性和补偿对象的需求多样性决定了补偿方式应该多样化。但是,目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退牧还草生态建设的补偿方式主要以资金补偿和实物补偿为主,牧民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就影响了其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对研究区120户退牧还草牧民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其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认为要持续退牧还草工程的持续性,应该在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应采取以技术补偿为主的能力补偿与实物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补偿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