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h】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选题依据

1.2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新课标实施以前体操教学现状的研究

2.2 《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现状

2.3师生对体操教学的认知调查

3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分析

4.1 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中学体育师资队伍情况

4.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实施新课标后体操教学现状

4.3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学生对体操的学习情况

4.4 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中学体操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5 改善宁夏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对策

5.1 学校要设法解决场地器材匮乏问题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5.2 从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在学校给体育教师平等的对待,适度增加体育教师的收入

5.3 体育教师要创造条件,合理地运用场地和器材,为体操课堂教学活动增色

5.4 体育教师要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5.5 学校应定期举办课余体操竞赛,营造良好的体操氛围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致谢

展开▼

摘要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操教材又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起,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颁布了六部体育教学大纲,体操教材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基本教材中的学时分配看,初中约占总学时数的27.1%—32.9%,高中约占总教学时数的37.1%—38%①。
  2001年9月1日国家颁布了《国家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初中体育与健康标准》,并在2003年出台了《国家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这标志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标准》对体操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规定:在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领域,水平四的学生要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水平五的学生要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②。
  宁夏作为新课程标准的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如今已实施了十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夏42所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师资情况、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情况、实施新课标后体操教学现状、学生对新课标下体操教学的态度、影响宁夏普通中学体操开展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改善宁夏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主要结论如下:
  1、宁夏普通中学体育教师以20—40岁年龄为主,职称以中学一级、中学二级为主,女性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学历以本科为主,只有63.07%的教师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项的教师数量较少,专项技能水平低,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
  2、体育教师工作量大,有48.30%的教师每周的课时量为13—15节,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受到学校的重视不够,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
  3、宁夏普通中学的体育器材缺乏,涉及到体操项目的只有跳绳、小垫子、山羊、实心球等器材的配备率较高。其他大的体操器械不足,有些还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体操教学的正常开展。
  4、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了解不够全面,对体操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体育课中涉及体操教学内容的课时较少。教授的体操教学内容主要以徒手体操、队列队形、技巧运动和跳跃为主,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评价方式以考核评价为主。
  5、大多数学生对喜欢体育运动,体操在男生喜欢的项目中排第五,在女生中排第三。学生对新课标的了解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获取体操知识。
  6、学生喜欢体操主要原因是:能锻炼形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各种环境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不喜欢体操主要原因是:动作难度大,不易掌握、自己身体素质差,害怕、保护措施不好,缺乏安全感。
  7、影响宁夏普通中学体操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有:场地,器材、教师业务水平低、学生不感兴趣,身体素质差、新课标评价体系不易操作。
  改善宁夏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对策:
  1、学校要增加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更要重视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适度增加体育教师的收入。
  2、体育教师要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合理地运用场地和器材,为体操课堂教学活动增色。
  3、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操的接受能力,并定期举办课余体操竞赛,营造良好的体操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