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排其种人”到“反其旧土”——从种落分布及交通看氐杨仇池政权长期立国原因
【6h】

从“排其种人”到“反其旧土”——从种落分布及交通看氐杨仇池政权长期立国原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氐杨仇池政权的历史学回顾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排其种人”与氐人分布

第一节 氐的来源及其早期活动区域

第二节 关于“排其种人”的认识

第三节 魏西晋时期氐人的分布

第三章 “反其旧土”与仇池政权屡建

第一节 魏西晋时期氐人迁徙

第二节 《徙戎论》与“反其旧土”

第三节 氐人屡建政权

第四章 地理交通与长期立国

第一节 “百顷山”若干地理问题

第二节 氐杨政权时期的仇池交通

第三节 仇池长期立国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杨氏建立的仇池政权前后存在了几百年,但却没有被列入“十六国”。学术界对仇池政权长久立国的原因做了许多探索,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仇池山区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关中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是氐人五政权的核心区域。传世史书对仇池政权的记载非常分散,传统史家也不太关注仇池政权。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史家开始重视氐人的历史,并对仇池政权长期立国进行了许多探讨。
  第二部分“‘排起种人’与氐人分布”。氐人的先民有过迁徙的历史,氐人的得名与“陇阺”有关。武都郡设置以前,氐人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陇南地区。汉朝对氐人实施郡县制的管理措施,但将其按照部落的形式分割安置。至魏晋时期,氐人有兴国氐、百顷氐、阴平氐、武都氐等,部落形态依然很突出。曹魏和蜀汉均未在这一地区完全实施郡县统治。
  第三部分“‘反其旧土’与仇池政权屡建”。从西汉以来,氐人就大量被迫迁至河西、关中、蜀地、陇右甚至关东地区。外迁至仇池山周边地区的氐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有部落旧制。在西晋政权瓦解,民族矛盾不断尖锐的前提下,氐人首领杨氏利用部落组织及仇池山的地理条件,建立了仇池政权,前后相继多达到五个。
  第四部分“地理交通与长期立国”。仇池山地形极为险要,且资源丰富。自两汉以来,陇南地区就是联络关中和蜀地的桥梁,十六国时期又成为东晋南朝与西域来往的主要通道。这一时期交通大道不经过仇池山腹地,山区内部的水陆交通都不太通畅。这种险要的地形,给杨氏政权长久立国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