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体会
【6h】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体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 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

(一)威廉·配第的财富观

(二)弗朗索瓦·魁奈的土地生产力理论

(三)亚当·斯密的劳动生产力理论

(四)李嘉图的生产力理论

二、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 这一出发点形成进程

(一)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点首次探索

(二)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点呼之欲出

(三)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点的形成

第二章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之规定

一、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总体规定

(一)生产力是现实生成性的合力

(二)生产力是矛盾综合体

(三)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诉求

二、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之规定

(一)“现实的个人”能力的生成性力量

(二)“现实的个人”与自然界持续互动的力量

(三)“现实的个人”共同活动方式的力量

(四)“现实的个人”自主活动的力量

第三章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及我国的实践

一、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总体规定的启示

(一)生产力是现实生成性的合力——以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为努力方向

(二)生产力是矛盾综合体——以维持生命存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矛盾

(三)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诉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

二、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及我国的实践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发展观”与“现实的个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但从总体上看来,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研究方法的偏颇和价值导向的缺失。面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随之出现的新问题,便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深刻把握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规定,为了给我国生产力发展赋予价值导向的力量,为了坚信我国“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必要重新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上来,从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立场出发,重构生产力理论中“自主活动”的价值导向及“现实的个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首先通过考察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理论进程中的各种观点,分析其生产力理论发展进程中价值导向偏颇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局限,进一步考察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出发点的形成进程,并对这一出发点的内涵规定和基本特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做了初步的探索,即“现实的个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体,是维持生命存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体;而生产力发展为“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现实的个人”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导向。这样以来,“现实的个人”就既辩证又唯物的成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出发点,成为整个唯物史观的出发点。第二章研究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规定,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首先从生产力理论总体规定上予以考察,并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的四要素规定做了详尽的论述,最后得出生产力应以“自主活动”为发展方向。第三章是关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现实的个人”及我国的实践的研究。本章首先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总体启示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证“现实的个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最后,通过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在我国的实践成果,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做了初步的考察,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予以分析,并对我国的发展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本文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的探索是粗浅的,不断深化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及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解读,这既是理论的必然,也是现实的呼唤,任重道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