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6h】

“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已有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介绍

(二)本研究中的四种声音

(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四、人们眼中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对“小学化”现象的普遍关注与集体无意识

(二)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五、公办幼儿园中的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小学化”教育倾向也是公办园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

(二)公办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特点

(三)公办园在纠正和防止“小学化”过程中的努力、误区和难点

六、从生态学视角剖析公办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从微观系统看公办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二)从中间系统看公办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从外层系统看公办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四)从宏观系统看公办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七、从“小学化”教育倾向看儿童教育

(一)“小学化”——“镣铐”束缚下的儿童

(二)“小学化”——对教育本质的背离

(三)打破“镣铐”,使教育回归原点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学前教育领域备受讨伐,但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不仅在“量”上突飞猛进,更在“质”上精益求精,掀起了纠正和防止“小学化”的高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更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多重声音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向教师、家长、幼儿及在读研究生呈现两段带有“小学化”倾向特点的视频片段,通过受访者的叙述与研究者的不断追问,逐渐将问题聚焦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上来,并将不同群体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观点放在一起,形成对话文本,通过不断的分析、对话、讨论逐渐揭示“小学化”的本质。本文亦采用问卷法了解家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化”教育的基本看法。
  研究发现,“小学化”已引起学前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另一方面,家长、社会大众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仍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对什么样的教育是“小学化”教育,人们从教育者所持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管理、教育环境等方面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小学化”教育倾向也是公办园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但公办幼儿园中的“小学化”教育倾向表现出隐晦性、被动性、无意识性等特点,这也使得公办园在去“小学化”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惑和工作难点。
  本文采用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生态学理论探讨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将其置于一相互嵌接的环境系统中,探讨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从表面上看,公办园“小学化”教育倾向是由家长、教师错误教育观念、幼儿园师资、硬件配备不完善、小学“入学考”催生的;从深层面分析,公办园“小学化”教育倾向反映出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本质上,公办园“小学化”教育倾向是在社会工具理性蒙蔽下对学前教育本质和学前教育价值的迷失;根源上讲,公办园“小学化”教育倾向究其根本在于儿童在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尚未确立真正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儿童”在儿童教育中的缺失。
  本文最后一部分用“镣铐”下的孩子比喻“小学化”教育对儿童的束缚,提出“小学化”教育是对儿童教育本质的背离,是“人”在教育中的失落,因此儿童教育必须回归到儿童身上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