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格点数据的三种干旱指标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比较及干旱趋势判断
【6h】

基于格点数据的三种干旱指标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比较及干旱趋势判断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研究资料与分析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分析方法

3三种干旱指标之间的对比分析

3.1 干旱的年际变化

3.2 干旱的季节变化

3.3 干旱的空间变化

3.4 干旱频率

3.5 小结

4. 三种干旱指数与实际干旱年的比较

4.1 三种干旱指数干旱等级

4.2 三种干旱指数对甘肃黄土高原典型干旱事件的模拟能力对比

4.3 小结

5干旱变化的时间对称性结构及趋势分析

5.1 年干旱变化的时间对称性结构及趋势分析

5.2 季节尺度干旱变化的时间对称性结构及趋势分析

5.3 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而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居于自然灾害之首。目前干旱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使用分辨率为0.5°×0.5°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网格数据集(V2.0),选用降水距平百分率(Pa)、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别计算出甘肃黄土高原的干旱指数,运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可公度信息提取等方法对甘肃黄土高原干旱进行分析和趋势判断。主要结论如下:
  (1)三种干旱指标所计算的年际以及四季干旱指数均表明近53年来甘肃黄土高原的干旱有加剧的趋势,春、秋两季也有着干旱加剧的情形,而冬季呈相反的变湿的情形,夏季几乎没有变化。
  (2)三种干旱指数均显示出一致的空间变化趋势,特别是Z指数和SPI指数的空间特征尤为相似。年际、春、夏和秋季大多数地区呈干旱加剧的趋势,冬季所有格点均显示为正趋势,即冬季逐渐变湿。
  (3)三种干旱指数计算所得干旱发生频率结果略有差异,其中Pa所计算的干旱等级偏低,其次是SPI,最后是Z指数。
  (4)与实际干旱记录相比,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计算所得结果减轻了干旱情况,相比之下,Z指数所得结果更为准确。其中,选取典型干旱年份与三种指数计算所得干旱等级比较发现,Z指数相比其他两种干旱指数更为准确地反映了1962年的干旱空间分布;Z指数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所计算结果较接近2000年春季真实情况。
  (5)预测表明未来发生下一个中度及以上干旱的年份可能为2017年,随机概率为25%;下一个春季中度及以上干旱年份可能为2015年、2017年或2024年,随机概率分别为60%、50%和70%;下一个秋季中度及以上干旱年份可能为2016年或2020年,随机概率分别为43%和7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