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效益评价
【6h】

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效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措施

1.3.2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评价

2.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内容

2.1.1 主要研究内容

2.1.2 技术路线图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概况

2.3.1 地理位置

2.3.2 水文气象

2.3.3 植被土壤

2.3.4 地质地貌

2.3.5 社会经济

3.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现状

3.1 工程概况简述

3.2 工程整治措施现状

3.3 生态整治措施现状

3.4 本章小结

4.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4.1 工程效益

4.1.1 河道蓄水面积变化

4.1.2 河床变化

4.1.3 溢流堰过洪能力计算

4.2 生态效益

4.2.1 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

4.2.3 泾河平凉城区段芦苇生物量的变异特征

4.3 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水量与水质变化

4.3.1 径流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4.3.2 泾河平凉城区段水质评价

4.4 居民满意度分析

4.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4.2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4.4.3 泾河平凉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满意度评价

4.5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河流生态评价对于河流的治理与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对河流生态环境的评价,可以为河流治理以及修复效果提供参考。本文以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平凉水文站和崆峒水库水文站的水文资料,并结合实测数据(GPS定位、河道断面水质、河道芦苇生物量等)、影像数据(卫星影像图)和调查数据(社会调查问卷)等,分析了“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后的综合效益。主要研究结果有:
  (1)截至2016年底,泾河平凉城区段修建9座蓄水溢流堰形成的水域面积共计14.5838hm2,极大地改善了泾河河道水生态环境,使河道比降减缓、流速降低、连通度增加,所形成的大片河滩湿地,使河道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在修建溢流堰之前8个河段的平均比降为7.37‰,在修建溢流堰之后8个河段的平均比降为6.42‰,减小了0.95‰,变化率为12.9%,抬高了侵蚀基准,达到保护河床的目的。
  (2)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溢流堰前的蓄水面积明显增大,水质也优于治理之前,且河道分叉现象明显减少,连通度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2014年4月河道人工植被种植面积为90.63亩,截至2016年11月植被种植面积达1608.98亩。植被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从崆峒水库大坝至大岔河河口段,2012~2016年河道共种植植被1608.98亩。按照芦苇生长期(5~9月)计算,2015年和2016年芦苇生长期耗水分别为4.82×105m3、4.91×105m3,约占全年径流量的0.43%、0.44%,说明人工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对河道径流的影响不大,不影响泾河对平凉市工、农业的供水功能。
  (4)2015年和2016年河道芦苇总生物量分别为4.14×105kg、6.23×105kg。芦苇生物量变异以中等变异为主,半变异函数模型为块金模型,变异范围较大,变异原因主要由随机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径流量、降水、温度、灌水、工程建设等因素。此外,一年生芦苇的生长情况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两年生芦苇。
  (5)泾河平凉城区段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年平均径流量1.15×108m3,其中7~9月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43.12%。径流年际变化幅度较大,1974~1981年、2011~2014年为两个显著的丰水期,1982~1994年出现小幅度的丰枯交替,1995~2010年为显著的枯水期。影响研究区径流量的主要因子是崆峒水库站径流量,两者相关关系达0.917。此外,人类活动的介入也对径流量的变化有所影响。
  (6)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16/8/10和2016/11/23的水质数据,确定了2016/8/10水质最差的断面为双桥路溢流堰堰头段和大岔河河口段,2016/11/23水质最差的断面为大岔河河口段和双桥路溢流堰堰头段。研究认为双桥路溢流堰堰后消力池水质优于双桥路溢流堰堰头水质,八里桥芦苇地出口处的水质优于进口处的水质,河道修建溢流堰工程和河滩种植芦苇对河流水质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
  (7)居民对泾河平凉城区段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的满意度较高。从综合评价值来看,得分为4.0986,总体达到“极满意”的标准;在河道平整度、防洪安全度以及水面增加率和植被增加率等方面满意度较高,但是其中也有不太满意的方面,比如水量水质等,这其中有些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也有需要继续投入加强的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