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6h】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山寨现象

1.2.2 山寨现象与盗版、假冒伪劣

1.2.3 山寨现象与技术创新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山寨生产

2.1.1 山寨生产的内涵

2.1.2 山寨生产的特征

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2.2.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2.3 灰色关联分析

2.3.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2.3.2 灰色关联分析的特点及适用性

2.3.3 灰色关联分析的思路及计算步骤

2.4 层次分析法

2.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及适用性

2.4.2 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和步骤

第3章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3.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3.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影响

3.2.1 山寨生产的正面效应

3.2.2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影响

3.3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

3.3.1 山寨生产的负面效应

3.3.2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

3.4 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机理分析

3.4.1 从事山寨生产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3.4.2 从事山寨生产的中小企业发展道路选择

第4章 山寨生产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关联分析--以山寨机对中小通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为例

4.1 山寨生产水平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山寨手机生产水平评价指标

4.1.4 中小通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4.2 反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权重计算

4.2.1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4.2.2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

4.2.3 层次总排序

4.3 灰色关联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

4.3.1 评价指标数值计算

4.3.2 灰色关联分析法模型的应用

4.3.3 结果分析

第5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5.1 正确认识山寨生产的阶段性特征

5.2 发挥山寨生产有利影响促使企业逐渐形成技术创新能力

5.3 抑制山寨生产不利影响使企业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长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非公经济地位、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开始着眼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激励、扶持和引导。因此,更多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又暴露出一些问题,研发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企业领导人缺乏创新意识、技术创新风险大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进程。山寨生产方式的出现,表面上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山寨生产迅速、低价、低成本的特点以及模块化、专门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充分满足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很多中小企业便加入了山寨生产的大军,且这种情形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
  本文认为,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贬低山寨生产模式,认为山寨生产只是一种没有丝毫技术含量的粗劣仿制;也不能只盲目地看中山寨生产模式所带来眼前的短暂利益,大张旗鼓的发展山寨生产模式。而是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山寨生产模式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依靠山寨生产模式确实能使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企业若不转变观念,长此以往从事山寨生产,必然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那么,山寨生产模式到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山寨生产的有利影响;同时,山寨生产模式又在哪些方面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脚步,企业应该如何规避山寨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目前众多学者对山寨现象的研究作为背景,首先分析山寨生产模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分析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以及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机理。得到这些理论基础后,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以山寨机对中小通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为例),进一步说明山寨生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指出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山寨生产的有利影响、抑制山寨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