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结核稳定性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
【6h】

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结核稳定性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 引起脊柱失稳的因素

1.3术前准备

1.4术式选择

1.5术后处理

1.6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病灶部位与脊柱失稳的关系

2.2后凸畸形的矫正

2.3术后恢复情况

2.4植骨融合情况

3 典型病例图片

4 讨 论

4.1前路单纯病灶清除术

4.2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单节段内固定术

4.3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4.4单纯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45例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结核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探讨病灶清除、单节段固定的方法、适应证及优缺点。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共收治并获定期随访的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结核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4例,年龄:17-69岁,平均38.5岁;病史3-3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前“四联”抗痨2-4周。根据后凸畸形、椎体塌陷及移位等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潜在因素并结合Denis的三柱理论(损伤2柱或以上为脊柱失稳),分为A组7例(稳定组),B组38例(不稳定组);稳定组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术;不稳定组根据术前椎体破坏程度、后凸畸形及术中残椎高度分别对17例(B1组)行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单节段内固定术、13例(B2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术、8例(B3组)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本组植骨均采取自体骨。术后常规抗痨治疗12-18个月,随访测量Cobb角矫正水平、评估植骨融合情况,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结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1.单纯前柱破坏未发现脊柱失稳;累及前、中柱的破坏均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破坏;2.本组45例后凸角平均矫正17.5°,随访期内丢失3-5°;B组植骨融合(自体肋骨或髂骨)患者在7-9个月植骨融合,平均8个月;31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按Frankel分级评估,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改善约1级。
  结论:1.单纯前柱破坏对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累及前、中柱破坏的脊柱结核,可认为脊柱失稳;2.行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对单运动节段脊柱结核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