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省农村公共服务自愿供给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
【6h】

甘肃省农村公共服务自愿供给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角度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理论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理论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的主题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生成条件和类型划分

2.1 甘肃省J县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两个案例

2.1.1 全村总动员热闹九月九

2.1.2 矛盾调节化春雨婆媳成了亲母女

2.2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条件

2.2.1 一定的血缘、地缘关系

2.2.2 共同的民族或宗教信仰

2.2.3 一定的信任基础

2.2.4 沟通、协调的平台

2.2.5 合作能更好地满足彼此的需要

2.2.6 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章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特征和功能

3.1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特征

3.1.1 互利性

3.1.2 非正式契约

3.1.3 动态性

3.1.4 相对稳定性

3.1.5 周期性

3.1.6 多重交叉性

3.2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功能

3.2.1 社群归属、互惠互利、纠纷调解功能

3.2.2 增进信任和价值认同

3.2.3 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

3.2.4 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2.5 弥补政府和市场供给的不足

3.2.6 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3.2.7 增进政府治理的绩效

3.2.8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章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4.1 社会转型期农民自愿合作组织的总体特征

4.1.1 载体形式的多元化

4.1.2 利益导向性凸显

4.1.3 不均衡分布

4.2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模式所面临的困境

4.2.1 绝对短缺与相对过剩的矛盾

4.2.2 平等观念与特殊原则的冲突

4.2.3 传统权威衰落,集体行动困难

4.2.4 先天不足:规模小、效率低、成员综合素质差

4.2.5 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难以消除

4.3 农村公共服务自愿合作供给模式困境的原因分析

4.3.1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制约

4.3.2 公共服务决策的非科学性

4.3.3 供给主体混乱

4.3.4 经费严重短缺

4.3.5 监督机制乏力

第五章 甘肃农村社会资本的重建与民主治理

5.1 削弱农民自愿合作组织的消极作用

5.2 发掘农民自愿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5.2.1 进一步调整城乡二元结构

5.2.2 培育民间社会,鼓励功能性组织

5.2.3 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促进农村实现善治

5.3 发展农村文化,为农民自愿合作搭建平台

5.3.1 加强农村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

5.3.2 移风易俗,引导传统优良习俗的回归

5.3.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5.3.4 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5.3.5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5.4 转变村委会角色

5.4.1 “全能”的不切实际

5.4.2 职责的重新定位

5.5 内生秩序由排斥向包容的转变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指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再次强调“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然而,在甘肃农村地区,不仅存在着物质性的贫困,而且存在着精神性的贫困,甚至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基本生存条件方面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性贫困”。本文结合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以J县的两个案例为切入点,立足社会资本的基础理论,探究了农村公共服务中农民自愿合作供给存续的条件、组织特征和功能、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改善机制等内容,希望能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