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现真理与构建真理——莱布尼茨与休谟真理分类的比较研究
【6h】

发现真理与构建真理——莱布尼茨与休谟真理分类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真理的分类问题是近代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渊源可以追溯到笛卡尔对物质和精神的区分,洛克最早提出两种符合论,即观念与外物的符合和观念与自身的符合,这种区分在莱布尼茨那里正式以“理性真理”和“事实真理”两个概念被提出,莱布尼茨认为理性真理是必然的,其反面是包含矛盾的,是不可能的,事实真理是或然的,其反面是不包含矛盾的。休谟完全接受了这种分类,认为人类的一切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关于观念的关系”和“关于实际的事情”,前者具有必然性,后者只具有或然性。
  尽管莱布尼茨和休谟对真理的分类十分相似,但是他们对待不同类型的真理的态度又完全不同。莱布尼茨十分重视理性真理,认为它是一切真理的根基,而休谟则认为关于观念的关系虽然具有必然性,但它只是纯粹的形式,甚至算不上真正的知识。莱布尼茨从他的单子论出发,认为事实真理的或然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相对于我们这些认识能力有限的单子而言的,对于上帝这个原初的单子而言,事实真理同理性真理一样是必然的。因此事实真理本质上是尚未展示开来的理性真理,其必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虽然认识能力有限,但是构成人类的单子具有向上发展的“欲望”和“动力”,具有模仿上帝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挖掘事实真理的充足理由,最终“发现”已经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事实真理。休谟对待实际的事情的态度比较消极,他认为实际的事情借以成立的根基主要是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既不具备必然性,也不具备客观性,它只是人类的习惯性联想。因此根本就不存在必然的事实真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以往的习惯对未来的事情做出大致可信的判断,即依据归纳法“构建”有效的事实真理。
  莱布尼茨和休谟对待不同类型真理的态度之所以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莱布尼茨哲学的出发点是一个形而上学假设——单子论,而休谟哲学的出发点是经验主义基本原则,即一切观念都是印象的摹本,而印象只能来自于感觉经验,因此我们的知识超不出我们的感觉。休谟也因此完全拒绝任何形而上的假设的,而这些假设恰恰就是莱布尼茨哲学的根基。他们哲学出发点的不同代表了近代哲学理性主义哲学和经验主义哲学的根本分歧。

著录项

  • 作者

    刘一;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哲学·外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春文;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真理论;
  •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休谟; 真理分类; 认识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