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市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的归属感研究——以横沙镇为例
【6h】

广州市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的归属感研究——以横沙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国内研究现状与研究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拆迁安置概念

(二) 归属感概念

(三) “推力—拉力”理论

(四) 成本—收益理论

三、广州市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现状与归属感测量

(一) 广州市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的现状及社区归属感问题分析

(二) 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归属感影响维度

(三) 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归属感的测量问卷设计与研究数据采集

(四) 南沙区拆迁安置农民归属感的描述性分析

四、拆迁安置农民归属感模型构建与统计分析

(一) 变量指标设计及赋值

(二) 归属感测量维度的统计分析

(三) 归属感各维度对拆迁安置农民定居新社区的影响

五、重构横沙镇拆迁安置农民归属感的对策

(一)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作用

(二) 科学规划社区及周边基础公共设施

(三) 组织邻里交流活动

(四) 组织再就业技能培训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过去农村的传统社会形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慢慢的变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过程就是城镇化,在这个过程当农村人也一步步地转向城市,慢慢的有更多的人抛弃农产业进而转向非农产业,越来越多的城市数量,城市的体也越来越大,农村渐渐的开始接受城市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目前国内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措施就是妥善安置拆迁的农民,了解农民的想法,为农民居住的新社区加强归属感建设,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我们构建与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重点把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都加强,满足拆迁安置农民日常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研究主要调查分析了广州南沙区横沙镇的拆迁安置农民,把其对在新社区居住的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指标化,并提出提高拆迁安置农民在新社区居住的归属感的方针与方案,为帮助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贡献。
  目前国内有关对新社区归属感的研究成果方面,主要集中以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而国内对拆迁安置农民的研究目前主要成果也集中于征地补偿和新社区居住设施配套等客观指标方面,对主观方面的归属感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对拆迁安置农民进行偏向于主观方面的对新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而是以实践研究为主导,结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和相关统计方法建立模型,实现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研究中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本研究在基于大量的当前理论成果研究和294份问卷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广州市南沙区横沙镇拆迁安置农民定居新社区的归属感受其自身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人际交往情况四个方面的共同影响。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四个主要结论:第一,横沙镇拆迁安置农民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变,通过本文对拆迁安置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个人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涉及到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指标。第二,横沙镇的被拆迁安置农民在拆迁前总体对政府的拆迁安置计划满意度不高。有近一半人支持拆迁,但却只有15%的表示对政府给予的安置方案表示满意。第三,横沙镇的拆迁安置农民对新社区的归属感总体较高。有60%多的拆迁安置农民表示目前有明确的想在新社区继续居住打算,并有超过三成的表示打算至少要居住10年以上。而想长期继续在横沙镇新社区居住的原因,主要为觉得新社区周边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较好, 以及想与家人亲戚居住在一起。第四,横沙镇的拆迁安置农民们在新社区居住获得的归属感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经济条件、家庭条件,它只是与人际关系、生活情况有关系,两者对归属感指数皆为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人际关系对其的影响更大。
  本研究最后针对横沙镇拆迁安置农民在新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四个方面的提高归属感对策,以帮助横沙镇更好的加强拆迁安置农民对新社区的归属感,并且这些对策对其他的城镇化拆迁安置项目也有较好的应对作用。本研究采用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对相关的类似居民归属感和农民拆迁问题研究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