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喀德喀寺(ʠ་ཏའ་ིཁའ་ིདགོན་པ།):一座汉藏边界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6h】

喀德喀寺(ʠ་ཏའ་ིཁའ་ིདགོན་པ།):一座汉藏边界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喀德喀寺(?????????????????)的建立

第一节 喀德喀寺(?????????????????)的建立

第二节 喀德喀寺(?????????????????)名称

第三节 喀德喀寺创建者及创建年代

第四节 镇寺之宝——“宝贝佛爷”的自画像

第三章 喀德喀寺的兴盛时期

第一节 喀德喀寺的僧官

第二节 喀德喀寺的寺堡

第三节 喀德喀寺的属寺

第四章 喀德喀寺的衰落

第一节 明朝中后期(1522-1644)的逐步衰落

第二节 清朝期间的再度衰败

第三节 民国时期(1912-1949)的艰难营生

第四节 1949-1974年之间的起起落落

第五章 喀德喀寺的现状

第一节 寺院的现状

第二节 寺院的管理机制及经济情况

第三节 与周边及其他寺院的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结 论

第二节 讨论之一:喀德喀寺衰败的原因

第三节 讨论之二:喀德喀寺应当如何重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喀德喀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坐落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静宁村,此处位于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河湟地区东部,同时也是汉藏交接的边界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喀德喀寺成为藏、汉、土等各民族交流、交往的重要媒介,喀德喀寺也因之独具特色与魅力。
  关于喀德喀寺的历史,前人鲜有研究。此寺建立于明朝初年,在明王朝的扶植下,它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河湟流域具有较重要影响的格鲁派寺院之一。清朝以降,喀德喀寺在历次动乱中饱受摧残,逐渐衰落。时至今日,喀德喀寺仅有不到十名僧人,前景堪忧。可以说喀德喀寺的建立、发展、兴盛与衰落都与中原王朝的大政方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的主旨之一便是运用历史文献法,通过对汉、藏、满等各类史料的分析,理清喀德喀寺的历史,使人们了解到它是如何建立的、如何发展,以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现在的衰落。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将探讨中央政府在河湟地区的政治、军事、宗教等政策及其得失。
  本文的另一个要点便是通过田野调查等人类学研究方法来深入阐释喀德喀寺的现状。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寺院概况进行介绍,阐明寺院建筑、寺院制度、寺院经济及各位僧人的具体情况。其次是重点阐述喀德喀寺的佛事活动,包括日常的佛事活动、大型佛事活动,其信众与施主,以及与其他寺院的互动关系。此外,笔者还将指出喀德喀寺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僧源的短缺、管理的混乱以及宗教观念的淡化等等。最后,笔者将针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喀德喀寺的存续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