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制造业从来都是世界各国国家综合竞争力中的核心要素。对中国而言,制造业的发展为国家近40年的经济变革和腾飞,更是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在改革开放的近40年里,中国的制造业实现了从起步到繁荣,从模仿到创造的恢弘发展历程,甚至在许多领域占据世界前列。但是,庞大的制造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急剧增长的资源消耗。由于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依靠转型升级的同时,更要选择循环发展模式。 为论证制造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本文从理论角度开始阐述循环经济,进而衍生到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使用标准差椭圆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并使用四阶段DEA和Bootstrap-DEA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展开测算。最后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空间和时间方面对全国各省市的循环经济效率进行评价,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提高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对策与意见。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制造业循环经济现状及问题方面。中国制造业地域性局限逐渐打破,单一的东部制造业聚集形势陆续扩展到国家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形成广泛多元的态势,从集聚转向扩散。主体区域分布在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总体向沿海收缩聚集。循环经济理念得以树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现存问题主要是在战略布局上尚未形成整一的举措,统筹主体责任不明晰,行政职能存在缺失,注重终端推动忽视中间环节,瓶颈障碍明显存在。 其次,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方面。各省市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逐年稳步上升,但各省市间差异较大。发展优势、中等和劣势地区形成了由东南沿海-中南内陆-西北内陆递推分布格局。空间自相关现象明显,同时存在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分布的马太效应,即随着时间变化,效率总体分布向着“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方向发展。 最后,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R&D 投入强度、拥有专利数量、出口贸易额、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对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有着正向的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对其有负向的影响,此外评价指标较为显著的五个影响程度存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性,即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性,但影响效果存在一致性。

著录项

  • 作者

    初雪;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兴鹏;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循环经济; 效率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