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典型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基于旅游巩固和发展阶段的对比研究
【6h】

中国典型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基于旅游巩固和发展阶段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冰川是冰冻圈重要组分,其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科研科普价值和文化服务功能。冰川旅游作为一种以冰川资源为载体的专项旅游形式,近年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我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资源最为富集的国家,但冰川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各类冰川旅游目的地开发程度参差不齐,发展成熟的冰川景区相对较少。一般来说,处于开发初期的冰川旅游目的地主要受控于近域客源市场,而开发较为成熟的冰川旅游目的地则主要受中-远域客源市场的影响。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调查研究,可为未来冰川旅游经营管理者制定客源市场营销战略和提升冰川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有关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中国海洋性冰川区玉龙雪山景区和达古冰川景区为典型案例区,基于野外考察、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系统分析了两个典型冰川旅游目的地不同发展阶段的游客人口学、出游行为结构以及客源市场时空结构特征,揭示了两个典型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客源市场结构优化策略。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冰川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应用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初步揭示了玉龙雪山景区和达古冰川景区旅游发展历程,确定了几个旅游发展阶段。总体而言,玉龙雪山景区冰川旅游经历了探查阶段(1994年以前)、参与阶段(1994-1999年)、发展阶段(2000-2009年),目前处于巩固阶段(2010-2016年);达古冰川景区冰川旅游经历了探查阶段(2003年以前)、参与阶段(2003-2010年),目前处于发展阶段(2011-2016年)。 (2)基于调查问卷,系统分析了两个典型冰川目的地游客人口学和出游行为结构特征。在人口学结构上,两个冰川旅游目的地主要为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游客,游客中男性、大学及以上学历、企事业单位职业、18-40岁年龄所占比重较大。在出游行为结构上,两景区游客满意度普遍较高,玉龙雪山景区游客跟团率高,消费水平高,以互联网为主要的旅游信息获取途径;达古冰川景区游客散客率高,消费水平低,以亲友同事介绍的口碑宣传方式为主要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 (3)基于两个冰川旅游目的地游客量年(玉龙雪山景区1994-2016年和达古冰川景区2012-2016年)和季(玉龙雪山和达古冰川景区2012-2016年)数据,应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分析研究了游客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趋势。玉龙雪山景区游客量季节性波动不明显,春、夏、秋季游客相对较多,冬季游客较少,旺季长达7个月,游客量总体上呈逐年缓慢增长趋势;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季节性波动明显,夏、秋季游客量相对较多,旺季仅3个月,年际游客量存在微弱波动。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两个景区游客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受原始数据长度的影响,两景区预测结果总体上较好,未来10年间游客数量仍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26年玉龙雪山景区和达古冰川景区游客量将分别达到897.67万和33.48万。 (4)基于玉龙雪山景区和达古冰川景区2014-2016年客源地数据,应用地理集中度及客源吸引半径指标,揭示了两个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2014-2016年,两个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趋于良性发展态势。玉龙雪山景区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较分散,近域客源市场所占比重较小,以中-远程核心市场为主,客源市场趋于稳定,核心客源市场向沿海地区转移;达古冰川景区客源市场分布集中,以川、渝两省近域客源为主,缺乏中-远程客源,客源市场年际变动较小,核心市场不变,重要市场数量增加。 (5)影响两个冰川旅游目的地游客量季节性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景观组合及闲暇时间。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冰川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玉龙雪山景区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因素的影响,距离对其影响较小;达古冰川景区主要受到距离的影响,经济水平也对其有一定影响。 (6)在客源市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透视分析玉龙雪山景区和达古冰川景区存在的问题。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分别存在客源市场结构有待转型升级、服务质量差、旅游产品老旧、卫生有待改善、导游管理不规范;形象定位模糊,科普体系不完善、客源市场时空分布差异大,稳定性差、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等问题,并从客源拓展层面、旅游形象层面、产品开发层面、区域合作层面提出两景区客源市场结构优化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