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等待绽放的双性之花——“十七年”小说中两性关系模式的探究
【6h】

等待绽放的双性之花——“十七年”小说中两性关系模式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著作权使用声明

绪论

一、对“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回顾

二、“性别”视野下的“十七年”文学

三、本文的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十七年”战争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第一节两性关系的探究

第二节从词义到关系的转移

第三节影响战争小说中两性关系的文学因素

第二章“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第一节两性关系的探究

第二节叙事中的农村新女性

第三章“十七年”工业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第一节“改造/被改造”——工业题材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模式

第二节两性间的故事——“误会”

第四章“十七年”女性写作

第一节“十七年”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

第二节茹志鹃、刘真、宗璞的社会性写作

第三节茹志鹃、刘真、宗璞独有的女性体验写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被引进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者以此作为新的批评视角,重新审视挖掘长期被男性文化淹没的女性文化,这也包括对“十七年”(1949-1966)时期文学的重审。当女性意识的触角伸向了“十七年”时期文学,也就打破了人们对“十七年”时期“男女平等”的神话想象。“女为男用”、“女性以男性的标准为解放标准”等等,这些评论语揭开了“十七年”时期“男女一样,同工同酬”所蕴含的不平等性。但以往一些论者大多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单方面探究男权话语在文本中如何通过叙事重新编排女性的位置,界定女性社会意义。笔者则以“性别”作为关键词,对“十七年”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进行探究。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通过对“十七年”小说中两性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男权话语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潜伏:在平等的进程中,男权文学话语仍不自觉地将两性关系指定为“支配/从属”的关系,分配男性与女性两大营垒的位置,同时在叙事修辞中,将这种“支配/从属”的关系顺理成章地隐藏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关系中,并使之体制化、制度化,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关系中。 全文共分为四章:绪论分三部分,前两部分简单综述“十七年”文学研究、“性别”视野下的“十七年”文学研究,第三部分论述笔者的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对“十七年”战争小说、“十七年”农村小说、“十七年”工业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解读,不仅归纳出不同题材小说中不同的两性关系模式,还分析不同小说出现不同关系模式的原因;第四章以茹志鹃、刘真、宗璞为个案分析,概述了“十七年”女性作家写作状况。在“十七年”政治话语强化个性话语的文化语境中,女性作家仍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生存感受、生活方式述说自己的话语,用真实去抵制被符号化,抵制政治话语对个性话语的淹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