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闽浙沿海织纹螺(Nassarius spp.)生物毒素分布调查与毒化研究
【6h】

闽浙沿海织纹螺(Nassarius spp.)生物毒素分布调查与毒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织纹螺的生物学特征

2中国的织纹螺中毒事件

3织纹螺毒性的差异

4织纹螺中的毒素

5织纹螺毒素的来源

6国内外织纹螺毒素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意义

第二章闽浙沿海织纹螺毒素分析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三章粗肋织纹螺中产毒菌株的分离纯化及其毒素的检测

1实验仪器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四章粗肋和红带织纹螺对TTX和PSP摄食转移的初步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一、小结

二、结论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贡献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 谢

展开▼

摘要

织纹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钢、前鳃亚纲、狭舌目、织纹螺科。在沿海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中毒事件中,织纹螺导致的中毒事件非常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仅浙江省舟山市因食用织纹螺导致的中毒人数就达300余人,死亡16人。随着中国沿海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有害赤潮的频繁爆发,人们越来越关注我国贝类的生物毒素污染问题,因为水产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造成织纹螺中毒的毒素类型、来源并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说法。以往的大部分报道把导致织纹螺中毒的毒素归咎于麻痹性贝毒,也有认为是河豚毒素造成,但缺少直接的证据证明。 本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技术,对2006年11月到2008年1月于福建省厦门市和浙江省温州市两个地区定期采集的27批织纹螺样品进行了分析。初步了解了闽浙沿海粗肋织纹螺和红带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污染状况,厦门粗肋织纹螺肌肉组织中TTX较其内脏团中的高,随月份的不同从3.5倍到8.5倍之间变化。红带织纹螺体内TTX最高含量厦门的为241135.1μg/kg,温州的是242487.5μg/kg,两者最高含量接近。并对闽浙沿海地区织纹螺中河豚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连续分析,了解河豚毒素的时空分布情况。发现5月份是厦门和温州地区织纹螺最毒的季节,同福建与浙江的中毒事件爆发时间4—6月份一致。 本文还选择厦门海域常见的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和红带织纹螺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月腹刺鲀内脏投喂织纹螺。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检测.对织纹螺进行毒素检测。小白鼠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红带织纹螺本身不带毒性,而粗肋织纹螺本身带有毒性,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都可以通过摄食转移累积毒性。并在此基础上以采集于厦门的粗肋织纹螺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结果表明织纹螺体内存在可产生毒素的菌株,并对其中7株产毒菌株的培养产物进行了HPLC检测,获得1株产TTX的菌株Z—7。经化学分析发现微生物来源的TTX与组织来源的TTX是一致的,这一结果为TTX的微生物起源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试验依据。通过对织纹螺毒化的两种途径进行了研究,表明织纹螺毒化途径是多方面的,即有外源性(摄食转移),又有内源性(微生物产毒),但笔者认为内源性是主要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