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兼及检察公诉的相关实践
【6h】

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兼及检察公诉的相关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刑事政策概述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本质

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功能

一、指引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符号功能

第二章 新中国刑事政策的沿革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解读

第一节 新中国刑事政策的沿革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

二、"严打"刑事政策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解读

一、"宽"

二、"严"

三、"济"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宽"的理论基础

一、刑法的谦抑性

二、犯罪标签理论

三、刑法人道理论

第二节 "严"的理论基础

一、报应刑论的回归

二、刑罚的必然性原则

三、重刑的传统理念

第三节 "济"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公诉中的实践

第一节《若干意见》对检察公诉的要求

第二节 检察公诉阶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严打"惯性思维的限制

二、工作评价机制和办案程序的限制

三、相对不起诉制度很难适用于外来人口

第三节 检察公诉阶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审慎追诉和积极追诉相统一的思想

二、修改立法,规范工作评价机制,简化办案程序

三、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我国目前的“基本刑事政策”。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严肃性,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目的。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中,这项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刑事政策概述,阐述了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刑事政策的概念、本质和功能。刑事政策是国家和社会整体制定的反犯罪斗争的各种战略、策略、方法以及具体措施的系统整体,实质在于国家和社会为防控犯罪而对刑事资源进行的配置,具有指引、调节和符号功能。 第二章回顾了新中国刑事政策的沿革并解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新中国的基本刑事政策经历了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到“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刑事政策再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调整过程。文章从“宽”“严”“济”三个方面解读了该政策的内涵。 第三章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分别探讨了该政策“宽”“严”“济”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刑法的谦抑性、犯罪标签理论和刑法人道理论构成“宽”的理论基础;报应刑论的回归、刑罚的必然性原则和重刑的传统理念构成“严”的理论基础;罪责刑相适应和对立统一是“济”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立足检察公诉工作实际,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实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严打”惯性思维的限制、工作评价机制和办案程序的限制和相对不起诉制度很难适用于外来人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转变观念,树立审慎追诉和积极追诉相统一的思想、修改立法,规范工作评价机制,简化办案程序和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著录项

  • 作者

    彭艺强;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法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房东;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刑法;
  •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检察公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