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我国电力产业的生产效率
【6h】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我国电力产业的生产效率

代理获取

摘要

受技术进步和放松规制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力产业正从政府规制走向市场竞争.从世界各国的改革历程来看,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两个步骤,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电力竞争市场,将发电企业推向市场,促进发电厂商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整个电力产业的生产效率。
   我国的电力产业改革有其特殊性.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电力产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促使电力产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促进电力产业的竞争,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和运营效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至今仍然停留在厂网分开阶段,竞价上网迟迟未能全面展开,但是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建设仍然是电力产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电力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电力改革的绩效也有待深入考察。本研究对我国的电力产业改革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与梳理,对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绩效进行了评估.
   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电力市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并按不同专题进行了详细述评,主要包括远期合约与市场竞争、输电网络与市场竞争、发电容量投资,输电网络投资、发电厂商市场力监测、电力改革绩效评估等。
   第三章对电力市场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为下文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提供相关的背景铺垫。笔者从电力体制改革的模式(包括垄断一体化模式,单一买方模式,批发竞争模式、零售竞争模式等)、电力市场的构建(包括远期市场、实时平衡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以及市场交易模式的选择(包括集中交易和分散交易)等角度刻画了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对我国的电力产业改革历程进行了细致地回顾和梳理,分别从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等角度,论述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并分析了由此导致的可能结果,为下一章的实证研究提高了制度背景铺垫。
   第五章基于1995年和2004年两年的企业水平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火力发电企业所用劳动、燃料和中间投入品三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电力市场化改革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其中劳动效率提高了约33%,工业中间投入效率提高了约48%,而燃料使用效率则没有显著改善。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效率提高主要来自管理和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的效率没有显著提高。值得指出的是,本章研究是基于成本视角的单要素生产率分析。
   第六章试图在上一章单要素生产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对我国电力产业的生产绩效以及电力改革的政策绩效进行评估。事实上,单要素生产率在考察一种要素效率的时候,往往假定其他要素投入是不变的,从而忽略的要素之间的替代可能性,因此很可能高估了某种要素投入的效率,产生一定的误导性。本章将借助随机前沿分析计量方法,考察我国火力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再通过双重差分计量方法考察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电力改革使得发电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7%左右,但是影响主要集中在大规模企业和新建电厂。
   第七章对全报告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并进一步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同时,根据全报告研究的结论,对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的电力产业改革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