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闽南城乡人体钩虫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6h】

闽南城乡人体钩虫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钩虫感染仍为当今人体重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之一,严重危害人们尤其农民和矿工的身体健康。作者从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完成了以下几个部分调查和研究,以期阐明闽南城乡和矿区人体钩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钩虫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为设计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闽南城乡人体肠道寄生虫调查:在厦门、漳州、龙岩和南平等4市调查13个点,共检查了13314人,检出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10.31%,感染人数分别为1070、98、33和172,感染率依次为8.04%、0.74%、0.25%、1.29%,构成比分别为77.91%:7.17%:2.42%:12.50%。其中,发现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钩虫感染率为40.00%(40/100),为钩虫重度流行区。证明:在闽南城乡,人体钩虫感染仍较严重。
   2.闽南城乡及矿区人体钩虫流行病学特征:
   (1)散发性特征:调查发现,重度和中度感染钩虫的病例多以散发的形式发生,归为两类:第一类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区,如矿工和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等种植蔬菜、水果的外来民工;第二类是少部分本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和性别、年龄关系:男、女钩虫感染差异显著(X2=4.189,P<0.05)。同时,钩虫感染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趋势,感染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89岁,均为女性。各年龄组钩虫感染率差异显著(X2=758.90,P<0.05)。年龄与感染率之间的统计分析,呈正相关,年龄与感染率两变量间高度相关,回归系数经显著检验有差异显著(r=0.9800,P<0.05)。50岁以上人群中中度和重度感染的比例较大,分别为88.16%,84.10%。由此可见,钩虫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身体危害较大,应予特别关注。
   (3)虫种特征:261份钩虫虫卵阳性粪便培养结果表明:闽南城乡系以美洲钩虫为主的2种人体钩虫即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混合感染流行区,美洲钩虫感染占绝大多数;而来闽务工的外省籍人口,包括江西,四川、湖北、浙江、安徽等,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稍高于美洲钩虫。
   (4)和职业关系:以从事种植蔬菜、水果(草莓、龙眼)、园林绿化、垃圾填埋职业的来厦民工钩虫感染率最高,达到33.99%。文化程度以初中感染率为最高,6岁以下及大专以上最低,文化程度的差异显著(X2=107.02,P<0.05)。
   A.漳平煤矿矿工钩虫重度感染占感染者总数83.33%,邵武煤矿矿工钩虫中度、重度感染分别占感染者总数25.00%,8.33%,表明:钩虫病至今仍然是矿区流行最广的、危害最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矿区土壤污染以煤土、菜地钩蚴居多。
   东孚垃圾场填埋工人以蛔虫轻度感染为主,在城市从事种植的民工以钩虫轻度和重度感染为主。居住时间不到1年者感染率较高(24.41%)。
   B.对岛外某驻军102名官兵及其家属粪检结果表明,钩虫为主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占感染者总数71.43%。
   5个厦门市常年污水监测点,发现携带寄生虫卵多的污水分布在同安和中山医院的污水出口处,且以钩虫卵较多。高峰期在7月至8月,可能与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季节有相关性。
   (5)和民族关系:在漳州市华安县调查汉、畲2个民族,表明:畲族的感染率高于汉族,2个民族人群钩虫感染率差异显著(X2=5.04,P<0.05)。
   (6)家庭聚集性特征:对369户二项分布齐性检验的G统计量显示:钩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布差异显著(P<0.01),建议防治注重以家庭为主体的服药。
   访问415个居民,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较低(29.15%)。调查蔬菜被污染人体寄生虫卵、幼虫阳性率为14.29%,菜地钩虫、蛔虫和鞭虫总感染率28.57%,以农村较高。
   3.厦门市儿童蛲虫感染现状:抽查7所幼儿园共625名儿童,感染率为23.20%,6岁组最低,5岁组最高,各年龄组(相差1周岁)之间无显著差异。男孩与女孩感染率分别为28.21%和18.21%,差异显著。外来民工子女蛲虫感染率远高于本地生源;环境蛲虫卵以儿童内裤污染率较高8.57%(6/70)。
   此外,还报道了蛔虫和鞭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的趋势,10~15岁年龄组达到顶峰,分别为2.43%、0.93%。
   调查了70份狗、猫粪便中的犬钩虫,其感染率分别为28.00%(14/50),5.00%(1/20),前者感染率较高,两者差异显著(X2=5.96,P<0.05)。
   同时对若干重要人体寄生虫病例做了个案记述、感染史推测与分析。
   4.根据形态学研究,描述了圆线虫目(Strongylida)的四种线虫即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犬钩虫和东方毛圆线虫及杆形线虫目(Rhabditida)粪类圆线虫的形态特征。此外,就蛔虫、鞭虫、蛲虫、肝吸虫虫卵也做了形态描述。
   5.自行设计了配套使用的一大一小的培养皿,成功收集到大量钩蚴,其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幼虫数量相当于“T”试管滤纸培养法的30~40倍,并且所获的虫体清洁,不受粪便污染,有利于钩虫的生物学研究。
   6.首次应用线虫雾化分离器在分离土壤中的钩蚴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证明其分离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且始终保持较高的成活率(60%),可用于土源性寄生虫流行病学大规模调查和实验寄生虫学研究。
   7.用第5点方法获得大量钩蚴,首次在沙盘中进行对钩蚴的引诱移行试验。
   ①在沙盘含水率15~20%的范围内,大肠杆菌对美洲L3钩蚴的诱引效果比无菌水的好;同时,随着含水率的提高,大肠杆菌诱引到的钩蚴增加,而含无菌水的海绵条中钩蚴减少。
   ②在温度20-37℃的范围内,大肠杆菌对钩蚴的诱引效果比无菌水诱引的好;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肠杆菌和无菌水诱引到的钩蚴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说明温度是影响钩蚴移行的重要因子。
   ③大肠杆菌、人体汗液皮屑比猪小肠内容物、无菌水对钩蚴具有较明显的诱引作用。
   8.在2%的水琼脂平板上进行大肠杆菌对钩蚴的吸引试验,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犬钩虫的钩蚴都有向平板中心菌块移动的趋势,三者以美洲钩虫L3钩蚴吸引力占有明显的优势。
   9.分别克隆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和18S rDNA序列,上传到GeneBank中注册,登录号分别为:5.8S rRNA基因:EU344796、ITS1-5.8S-ITS2:EU344797、18S rRNA基因:EU344798,其中18S rDNA是新的序列。
   根据ITS1和ITS2的序列,做了钩口属(Ancylostoma)的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即供试钩虫为十二指肠钩虫(A.duodenale)。利用18S rDNA序列,对圆线目(Strongylida)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圆线目有3个主要进化枝(clade),其中钩口亚目(Ancylostomatina)和圆线亚目(Strongylina)共享同一个进化枝(自引支持度88%)。RAPD分析结果表明,十二指肠钩虫(A.duodenale)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