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举学的跨学科研究
【6h】

科举学的跨学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论

一、选题缘由与问题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三、核心术语内涵及演化

四、理论分析视角与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基本架构

第一章 跨学科研究的范式分析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关联概念

第二节 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作为方法论

第二章 科举学的跨学科性述论

第一节 科举学学科史的多样性

第二节 科举学立学的多元标准

第三节 科举学作为跨学科学问

第三章 科举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一节 科举学研究对象及范畴

第二节 科举学学科性质的分析

第三节 科举学学科体系规范化

第四章 科举学生长模型与路径

第一节 建构科举学人的想像力

第二节 科举学学科定位新假说

第三节 科举学学科的衍生分化

第四节 科举学学科的科际整合

第五章 科举学学科设置预研究

第一节 科举学立学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科举学学科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科举学学科基础的分析

第四节 科举学学科文化的形成

第六章 科举学跨学科研究评价

第一节 科举学跨学科评价界定

第二节 科举学跨学科评价原则

第三节 科举学跨学科评价技术

第四节 科举学跨学科评价要素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科举学是以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研究科举人物事件及其要素运行规律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处于学科制度化进程中的专学。发端于历史科举制度土壤而又服务于现代考试改革实践、作为一个侧重科举制度考据的研究领域和一门处于学科制度化进程中的专学,这是处于学科形成阶段的科举学的两个基本特点和规律。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究和发展,在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制度建设道路上,科举学正处于“两个转型”的关键期,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对于独特方法论的需要。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正日益引起科举学人的关注,在科举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探索上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研究在理性辨析和科学界定跨学科研究及其相关核心术语的前提下,从学科构化的新颖角度,认为科举学独特研究对象及其本身的跨学科性决定了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适切性和客观性,而其学科史的多样性、立学标准的多元性和背景学科、学术共同体等的丰富性决定了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论探究科举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及范畴、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的规范化问题,有助于从理论上印证科举学作为一门跨学科学问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且,跨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引入与运用,既可以重构科举学及科举学人的想像力,又可以推动科举学从学科定位到理论体系的演进和重构,这种“范式革命”带来的“双重效应”通过其学科的衍生分化和科际整合也得到了有效验证。进而,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外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构建学科制度并取得学科建制的历程和异同,在凝练科举学发展的阶段特征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特色学科文化场域和行政化学科建设制度的国情,探讨了在大科举学观视野下如何有效借鉴国外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建设的有益经验,尽快推进其课程体系建设、学科文化系统内涵与形成价值及其合理评价等关键性理论问题。
  科举学理论学说的完善和范畴立学的实现,是一个持续、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跨学科研究可能、可以作为科举学独特而重要的方法论,有助于推进科举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和学科制度建设发生结构性进化、产生新的形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加速科举学从“专学层次”迈入“学科进程”的基础上跨越其形成阶段,推动科举学理论体系的成熟化、系统化和学科制度建设的行政合法化。

著录项

  • 作者

    冯用军;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教育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海峰;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选举制度;
  • 关键词

    科举学; 跨学科研究; 方法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