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少汤治疗肝肾阴虚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6h】

双少汤治疗肝肾阴虚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观察方法

2.5 疗效评定指标

2.6 安全性评估标准

2.7 试验完成情况

2.8 医学统计方法

3.临床资料分析及结果

3.1 两组病例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症状、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HBV-DNA值比较

3.4 两组病例治疗前HBeAg阴性率比较

3.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积分比较

3.6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异常人数比较

3.7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HBeAg阴转率比较

3.8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病毒载量比较

3.9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I临床证候疗效比较

3.10 不良事件及副作用

4.结果

5.讨论

5.1 西医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5.2 传统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探索

5.3 双少汤之特点

5.4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双少汤治疗肝肾阴虚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为临床探索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双少汤治疗组和苦参素片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0周、12周、24周后肝功、乙肝五项及病毒定量的值,根据对各项指标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综合分析两组治疗0周、12周、24周的各项治疗效果,判断其疗效。
  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病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症状、证候积分、肝功能、HBV-DNA值、HBeAg阴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症状、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胁肋隐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头晕耳鸣症状以及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胁肋隐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头晕耳鸣症状以及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肝功能:组间比较,两组ALT、AST、DBIL治疗12、24周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对照组ALT、DBIL在治疗12周、24周后分别与0周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余各项在治疗12周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24周后,P<0.05,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组间比较,两组病例治疗24周后HBeAg阴转率比较,治疗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0周、12周分别与24周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随治疗时间延长HBeAg阴转率越高;6.HBV-DNA定量: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12周、24周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HBV-DNA下降越多。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病毒载量较基线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7.证候疗效:治疗组治疗24周显效率为40%,有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24周显效率0%,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双少汤内服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中医症状、证候疗效上具有显著优势;在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载量条件下,双少汤内服具有一定改善肝功能及抗病毒的疗效;采用双少汤内服治疗后治疗组乙肝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双少汤在改善患者症状、证候疗效,降低肝功能指标、HBV-DNA,增加HBeAg阴转率方面治疗效果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