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九龙江口无瓣海桑种群基因流的研究
【6h】

福建省九龙江口无瓣海桑种群基因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 无瓣海桑的简述及其研究进展

1.1 无瓣海桑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1.2 无瓣海桑的研究进展

二、植物基因流

2.1 基因流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2.2 基因流的检测方法

三、交配系统研究

3.1 交配系统的概述

3.2 交配系统分析方法

四、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4.1 DNA分子标记发展简介

4.2 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及其特性的比较

4.3 SSR分子标记技术

五、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样品采集

1.1 样地概况

1.2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3 无瓣海桑果实的采集及播种育苗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与溶液

三、实验方法

3.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3.2 基因组DNA的电泳检测

3.3 基因组DNA的纯度分析

3.4 SSR引物筛选及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3.5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一、无瓣海桑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二、无瓣海桑花粉流的研究

2.1 无瓣海桑SSR多态性分析

2.2 无瓣海桑自由授粉子代的父本分析

2.3 无瓣海桑的有效花粉的散布方向与距离结果

三、无瓣海桑亲本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分析

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2 固定指数和杂合度分析

3.3 遗传分化分析

四、无瓣海桑子代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分析

4.1 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固定指数和杂合度分析

4.3 遗传分化系数分析

五、浮宫无瓣海桑种子流的研究

5.1 幼苗的亲本分析

5.2 浮宫无瓣海桑种子的扩散方向及距离

六、无瓣海桑交配系统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二、引物的获得

三、SSR-PCR扩增及电泳、银染与判读

3.1 SSR-PCR扩增

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3 银染

3.4 判读

四、无瓣海桑自由授粉子代的父本分析

五、无瓣海桑的有效花粉散布

六、无瓣海桑亲本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分析

七、无瓣海桑子代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分析

八、浮宫无瓣海桑种子的扩散距离

九、无瓣海桑的交配系统

十、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九龙江口的无瓣海桑引种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交配系统、花粉流及种子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9对SSR引物在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8之间,平均为4.9个,利用CERVUS软件在95%的可信度水平下推断出49个无瓣海桑自由授粉子代(占总子代的68.1%)的真实父本。
  2、海沧的无瓣海桑有效花粉平均传播距离是30.73m,而浮宫的是50.41m。
  3、海沧与浮宫无瓣海桑种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773和0.7319。海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浮宫种群。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3414,说明有34.1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65.86%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说明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种群内。
  4、无瓣海桑子代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064。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269,说明有22.69%的变异存在于家系间,77.31%的变异存在于家系内,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家系内。
  5、利用CERVUS软件在95%的可信度水平下推断出8个自由扩散的无瓣海桑幼苗(占总幼苗的80%)的亲本。
  6、根据幼苗与母树之间的距离计算,浮宫无瓣海桑种子的扩散距离为73.2m-191.1m,平均距离为126.1m,说明浮宫的无瓣海桑种子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
  7、对海沧和浮宫的无瓣海桑种群进行交配系统分析,得出平均多位点异交率(tm)和平均单位点异交率(ts)及平均近交系数(tm-ts)分别为0.956±0.100、0.875±0.085、0.081。无瓣海桑的高异交率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其较强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揭示了福建九龙江口无瓣海桑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较高的花粉流和异交率;无瓣海桑的种子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为引种无瓣海桑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及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