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元明泉州港海外贸易研究述评
【6h】

宋元明泉州港海外贸易研究述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泉州港兴衰历程及海贸商品

第一节 泉州港兴衰

一 港口变迁

二 兴衰原因的探讨

第二节 海外贸易商品——以陶瓷为中心

一 80年代研究成果

二 90年代以来成果

第二章 市舶司与泉州港

第一节 市舶司相关问题

一 泉州市舶司设立的原因

二 市舶财政问题

三 市舶职能

四 其他方面

第二节 与朝贡、市舶贸易有关的国内贸易

一 朝贡使团的“私市”贸易

二 舶货的销售

第三章 海商及其贸易线路

第一节 泉州港的商人

一 泉州港的华商

二 泉州港的海外商人

第二节 海外移民与海外贸易

一 移民原因

二 海外分布

三 华侨与泉州港

第三节 贸易线路

一 国内贸易线路

二 海外贸易线路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泉州港的研究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七十年代后随着水下考古的发展,泉州港研究取得较大突破。目前泉州港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但存在着量多质劣的问题,因此将前人成果作适当总结,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目前研究情况,分三个主题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分别是港口兴衰历程、贸易方式、海商华侨。
  就第一个主题而言,包括港口兴衰的原因、商品的海外销售。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泉州港兴起与衰落的原因并无定论,但越来越多学者注意到国际贸易大环境对泉州港的冲击。研究方法上,开始将泉州港置于印度洋贸易圈乃至世界贸易网络中进行讨论。
  至于第二个主题,本文主要安排市舶贸易与朝贡贸易,其中以市舶贸易与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重点。但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多从国家角度出发,如何将市舶制度与地方财政相结合,本文认为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主题涉及到海外贸易的商人及国内外贸易线路,包括泉州本地商人、蕃商、华侨等。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宋、明两代的泉州本地商人是研究重点,而元代的研究存在较大缺口。相反蕃商在宋、明两代的具体贸易形式如何,从目前的研究看较为模糊,而元代蕃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贸易线路研究方面得益于考古技术的发展,海外贸易线路渐趋明朗,只是如何将贸易线路与港口贸易形式结合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本文以为泉州港的研究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以泉州港口的发展历程为例,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后渚港,泉州港素有“三湾十二港”之称,各港口之间有何关联?泉州港与其经济腹地之间的经贸网络如何形成?泉州港与明州港、广州港等港口发展模式有何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做进一步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