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与传统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临床观察
【6h】

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与传统蛙式石膏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1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2 患儿初始治疗时患侧髋臼发育对比

3 各年龄组不同时间观察点上患侧髋臼发育情况

4 复位后一年内各年龄组髋臼发育情况

5 “闭合复位治疗DDH模式”疗效分布

6.DDH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

讨论

一 小儿髋臼形态学及其与股骨头生物力学分析

二 改良蛙式与传统蛙式治疗结果分析

三 早期髋臼发育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三 并发症防治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论文综述 发育性髋关节不良的临床保守治疗理论基础及治疗进展

论文附图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小儿外科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04-2008年),对比闭合复位改良蛙式治疗与传统蛙式石膏固定治疗第1年内的疗效,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
  方法:完整随访患儿,动态测量各年龄组患儿患侧髋关节在复位前和复位后第3、6、9、12个月时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D/W));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复位前患侧AI、复位前患侧AI(D/W)、脱位程度及内收肌切断与术前牵引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所有数据处理由SPSS17.0完成。
  结果:(1)①24月龄以前,疗效较好;②A组总体疗效优良率略较B组高;③术后再脱位病例中,所有脱位病例术前脱位程度均为Ⅲ度以上。④股骨头坏死病例中,B组13-24月龄组中1例股骨头坏死,术前脱位程度为Ⅲ度。⑤A组平均治疗周期明显小于B组,而复位后关节稳定性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改良蛙式组和传统蛙式组中各年龄组患侧AI、AI(D/W)初始值与复位后12月时数值及相关变化度比较:①二组中各年龄组中患侧AI、AI(D/W)平均变化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7-12月龄组和13-24月龄组AI、AI(D/W)平均变化度明显快于25-36月龄组(p<0.01);③改良蛙式组与传统蛙式组13-24月和25-36月年龄组间患侧AI、AI(D/W)平均变化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性别、脱位程度、术前牵引与内收肌切断是DDH患儿髋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①改良蛙式治疗组对比传统蛙式治疗组,在术后复位稳定性及促进髋臼发育方面具有同等疗效。②改良蛙式石膏固定方法治疗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不需要更换石膏支具,避免在更换过程中出现再脱位;疗程缩短;利于患儿二便家庭护理及定期X线复查。③DDH闭合复位治疗后1年期间,年龄是术后髋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2岁龄以下患儿生长优势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