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厦大学生群体为例
【6h】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厦大学生群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变迁

2.1 媒介素养的定义

2.1.1 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2.1.2 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2.2 媒介素养内涵变迁与范式转移

2.2.1 1930-1960年代:抵御与保护

2.2.2 1960-1970年代:选择与分辨

2.2.3 1980年代:批判性解读

2.2.4 1990年代:多元性与参与性

2.2.5 小结

2.3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

2.3.1 新媒体内涵及其特征

2.3.2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

第三章 文献综述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工具

4.2.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

4.2.2 问卷设计与发放

第五章 厦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5.1 厦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能力分析

5.2 厦大学生新媒体内容获取与思辨能力分析

5.3 厦大学生对新媒体运作机制的认知分析

5.4 新媒体对厦大学生个人生活的影响分析

5.5 厦大学生对新媒体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分析

5.6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这虽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也滋生了许多负面问题,值得从受众媒介素养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热衷于使用新的传播方式的大学生群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厦大学生展开的实证研究,来管窥新媒体时代,这一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
  本研究首先对媒介素养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对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对媒介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包括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对其内容的获取、思辨与批判性解读能力;对新媒体内容呈现及运作机制的认识;对新媒体对个人生活所产生影响力的判断和反思;对新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了解。
  本研究接下来以厦大学生为样本,按照对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内涵的总结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新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状态,他们能否很好地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能否积极地利用网络来促进社会发展。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虽能较好地操作和使用新媒体,但在学习和社交上对新媒体有极高的依赖性;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他们经常不知该如何选取;新媒体所特有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常被大学生群体用作人际沟通,而面对许多网络议题,更多的人是持以“围观者”心态的。这一研究结果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的普遍状况。
  希望本研究对于媒介素养内涵的总结、问卷设计和研究结果,能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