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岸建设退缩线设置方法与实践研究——以龙海市为例
【6h】

海岸建设退缩线设置方法与实践研究——以龙海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原则

1.5 研究内容

1.5.1 厘清海岸带建设退缩线概念

1.5.2 构建海岸带建设退缩线设置方法

1.5.3 案例实践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综述

2.2 国内外退缩距离的划定

2.3 国内外海岸建设退缩线案例研究

2.3.1 澳大利亚海岸建设退缩线规划

2.3.2 威海市海岸建设退缩线规划

2.3.3 大连市海岸建设退缩线规划

2.4 生态系统服务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应用

2.4.1 国外案例应用

2.4.2 国内案例应用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第3章 海岸建设退缩线设置方法构建

3.1 基于自然过程初步确定后退距离

3.1.1 岸线类型识别

3.1.2 自然过程调查

3.1.3 确定计算方法

3.2 地理信息技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情景分析相结合确定最终后退距离

3.2.1 GIS和RS技术

3.2.2 土地利用分类

3.2.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

3.2.4 情景分析法

3.3 海岸建设退缩线方法流程图

第4章 案例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自然环境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2 数据与资料来源

4.3 龙海岸线类型

4.4 基于自然过程退缩距离的划定

4.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4.6 量终距离的确定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海岸带地区由于其富饶的资源、优美的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海陆性质,使其成为人类活动最密集和最活跃的区域。然而人类为了享受海岸带地区为其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出现在距海岸线更近的地方,海岸侵蚀以及自然灾害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沿海地区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海岸带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何协调海岸地区的和谐发展,实现海岸带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海岸建设退缩线设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海岸资源的利用价值,保护近岸区域的生物及景观多样性,维护海岸带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生境,确保公众对于海岸的可到达性,并将海岸带洪水、海平面上升或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保证不会因沿岸建筑活动影响海滩的发育过程,从而发生或加剧海滩侵蚀,同时也能避开严重侵蚀区,保护建筑设施本身,进而实现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海岸建设退缩线划分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尚待完善。
  本文综述了海岸建设退缩线的发展历程,其中深入探讨了国内外的海岸建设退缩线划定的案例研究,总结出目前海岸建设退缩线划定的主要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可参考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生态系统服务在海岸带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概述,通过相关案例的研究表明其与海岸建设退缩线划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海岸建设退缩线设置方法,即:先基于自然过程(海岸侵蚀、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初步确定海岸建设退缩线的范围,再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终的海岸建设退缩线。
  本研究将构建的海岸建设退缩线划定方法运用于龙海市海岸带进行案例实践。龙海市处于厦门湾的南岸、九龙江——福建省第二大江出海口,是连接厦漳两市的枢纽,同时也是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开展海岸建设退缩线划定对于龙海海岸带规划与管理、实现龙海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包括:
  (1)根据所搜集的龙海市海岸带研究区相关数据,首先将龙海海岸带分为砂质岸线、基岩岸线、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和人工岸线五大类,然后基于自然过程初步确定了不同岸线的海岸建设退缩距离,分别是:砂质岸线220m、淤泥质岸线245 m、基岩岸线100 m、生物岸线205 m、人工岸线以其自身岸线为界。
  (2)利用GIS和RS软件将龙海海岸带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九类,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以5m为距离差设置不同的范围并计算出相对应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后将各个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取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范围作为最终的海岸建设退缩线,结果是:砂质岸线235m、淤泥质岸线245 m、基岩岸线100 m、生物岸线220 m、人工岸线以其自身岸线为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