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49年至1966年泉州地区归国华侨接待和安置的情况研究
【6h】

1949年至1966年泉州地区归国华侨接待和安置的情况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新中国建立之后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华侨回国浪潮。与以往华侨回国有所不同,这两次的回国高潮不但在数量上、人员构成方面,而且回国的动机也呈现出此不一样的色彩。同时大规模的华侨回归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是个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如何有效、妥善的接待和安置这些归侨对政府工作是一个考验;同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也急需大量的人才,广大的华侨的回归不但能够补充了这部分的不足之处,还能通过对这些的人妥善安置,显示新中国政府的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而泉州地区作为一个重点侨乡,在这个过程中接待和安置了大批的归国华侨。因此以泉州归侨为对象来研究1949—1966年间国内归国华侨的接待和安置情况,寻找更好的解决之道,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泉州地区接待和安置华侨的情况,分析归侨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安置情况。在1960年以前泉州地区的归侨主要是以“分散安置”为主,让大部分的归侨回到原籍去,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到了1960年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综合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改变安置政策,以“集中安置”为主,让广大的归侨在华侨农场中一起奋斗。两种不同的安置措施在一定的时期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但是两种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归侨融入当地社会造成障碍,形成归侨群体与当地的社会的居民之间的隔阂。一方面归侨自我认同难以转变过来,另一方面周围的居民对拥有归侨身份的华侨们难以产生亲近感,刻意的远离这些人。华侨的回归是一个再移民的过程,对他们的接待和安置应该最终做到让他们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与当地的民众的一样去生存、去奋斗,不分彼此。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安定下来。这些都对归侨的接待和安置工作提出严峻的考验,也是我们今后新的努力方向,相信在政府各界和民间社会的支持下,我们在以后的接待和安置工作会做到更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