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建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能力研究
【6h】

福建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2章 福建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及其财政实施现状

2.1 福建省新农保发展历程及现状

2.2 新农保财政补助政策

2.3福建省新农保财政实施现状

2.4 福建省新农保财政实施存在问题

第3章 福建省新农保财政负担能力分析

3.1 财政负担现状

3.2 财政负担能力影响因素

3.3 财政负担模型及测算

3.4 财政负担能力预测

第4章 提升财政负担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4.1 鼓励农民缴纳养老金

4.2 增加对新农保财政补贴

4.3 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

4.4有所侧重倾斜养老金补贴

4.5 完善新农保制度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同时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新一轮的尝试和探索,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农保的实施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此为背景,围绕新农保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财政支持情况、财政负担能力、对未来预期等方面展开具体研究,对农村的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以往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搜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以福建省统计年鉴和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为依据,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最终得出新农保的财政支持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是否造成负担。
  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新农保在参保人数方面大大超过了老农保,从2001年--2010年老农保参保人数基本稳定维持在150万人左右,而在2009年自新农保推出以来,参保人数就达到475万人之多。2012年福建省各城市的农村参保情况来看:参保人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参保人数最多的泉州在2012年的GDP也最高为4726.50亿元。截至2011年底,福建省已经基本达到了新农保的全面覆盖,新农保在福建省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1%,全省有1173.78万农民参与到新农保的政策中,并且有301.88万符合条件的农民已经领取到养老金,累计已发放15.77亿元养老金及补贴。
  第二,从福建省整体来看新农保的财政支持,新农保的基金收入增加了两倍多,新农保的财政支出也大幅度提高到15.77亿,养老基金的累计结余同样迅速增加,翻了两番。表明农民的参与度提高,覆盖率增加或者农民投保档次提高,还表明政府增加补贴,新农保的覆盖率提高。从福建省各地级市的数据来看福建省的财政支持情况,参保人数最多是泉州、福州、漳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从养老金基金收入和支出来看,同样是这三个城市表现突出。而厦门、三明、南平这三个城市在新农保实施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区域。虽然厦门经济发展很好,但其落后于其他城市主要是因为新农保政策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
  第三,2010年和2011年养老金支出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21%和1.21%,在0.5%—1.5%范围内,不会形成财政负担。在假设基础上可以测算出2011年—2015年100—1200元12个档次,财政补贴在财政收入中比重都在0.087%到0.226%之间,所占比重很小。基础养老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0.995%到1.392%之间,并且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在2011年—2015年新农保的财政支持在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基本符合规定范围,新农保不会对财政造成负担。
  第四,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了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财政对新农保补贴较少、基础养老金供给水平低、特殊群体没有受到足够特别照顾、新农保管理混乱、纳税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根据以往文献,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财政负担能力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口、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民年人均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等因素。
  第五,针对前文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给出改善福建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能力的对策:激励农民缴纳养老金、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等。建议:继续新农保立法建设,完善制度建设;顺利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衔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与经济发展协调联动的保障机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