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方式:基于三个个案的研究
【6h】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方式:基于三个个案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结构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述

2.2 2011—2016网络群体性事件梳理分析

2.3理论基础

第3章 过度应对:湖南城管砸死瓜农事件

3.1事件回顾

3.2政府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消极应对:瓮安事件

4.1事件回顾

4.2政府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妥善应对:学生吃猪食事件

5.1事件回顾

5.2政府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与讨论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研究讨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应对方式差异问题,即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处置为何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过去的若干年里,政府在持续地摸索和总结,逐步深化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认知,也在过程中累积了经验、方法。由于政府自身局限性及外部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手段较为温和,有的手段则较为粗暴。因此,探究政府应对方式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正确认识政府行为,增强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及现有研究文献分析,本文尝试建构了一个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应对方式差异的解释框架,并运用该框架解读三起较为典型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燃烧物质、助燃剂和导火索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社会矛盾的积累凸显、民众利益的受损以及利益表达通道的不畅通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燃烧物质;网络舆论引导缺失、网络谣言泛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政府应对方式失当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导火索。研究发现,媒体介入程度、上级政府介入程度、事件利益相关程度、信息公开程度及事件的社会影响会不同程度影响着政府应对方式的选择。事件利益相关程度及事件社会影响对政府应对方式起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明显;媒体介入介入程度越高,政府对事件的反应也越迅速,对事件的应对处置也更加高效;上级政府介入程度越高,对下级政府的应对决策影响越大;信息公开程度越透明、准确,政府在应对过程中则往往较为积极、主动,应对的效果也往往比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