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血液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分布研究
【6h】

儿童血液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制备

1.3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1.4 耐药表型检测

1.5 耐药基因检测

1.6 菌株亲缘性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耐药性情况

2.2 耐药表型

2.3 苯扎溴铵检测结果

2.4 基因检测结果

2.5 基因序列分析

2.6 耐药基因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

3.2 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

3.3 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

3.4 消毒剂耐药相关基因

3.5 医院感染传播

参考文献

小结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十堰地区2013年度儿童血液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阳性菌株进行研究,分析其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从而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本地流行状况,揭示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减少其耐药菌株的爆发流行及传播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收集湖北省十堰市三甲医院(太和医院、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度医院儿科病人血液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阳性菌株35株,K-B法检测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别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AmpC)、非金属碳青霉烯酶(KPC)、金属酶(MBLS)等耐药表型;对医院常用的消毒剂苯扎溴铵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电泳扩增产物,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正反向测序分析,揭示耐药基因亚型的分布;用多个分子标志分型法,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志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检测菌株的亲缘性。
  结果:
  35株阳性菌株检出不同的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16株检出ESBLS,5株检出AmpC酶,18株检出MBLS,未检出KPC酶。通过PCR及基因测序检出:bla TEM-1基因8株、阳性率为22.8%,bla SHV基因4株、阳性率11.4%,bla CARB-2基因6株、阳性率17.1%,bla IMP基因23株、阳性率66%,bla OXA-10基因3株、阳性率8.6%,oprD2基因10株、阳性率28.5%。未检出bla KPC、bla PER、blaVEB、bla GES、blaVIM、blaSPM、bla GIM、blaDHA、bla OXA-1、bla OXA-2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检测结果:aac(6’)-I基因24株,阳性率68.6%,ant(2″)-I基因17株,阳性率48.6%,ant(3″)-I基因6株,阳性率17.1%,aac(6’)-II基因3株,阳性率8.6%。
  喹诺酮类基因检测结果:gyrB基因6株,阳性率17.1%,未检测出gyrA基因。
  对医院常用消毒剂:苯扎溴铵,测定的MIC在8~32ug/ml之间,高于对照菌ATCC13637的MIC值(t检验,t=11.43,P<0.01,有统计学意义);消毒剂与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的PCR检测及基因测序结果的阳性率为100%。
  聚类分析提示35株细菌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结论:
  2013年度,35株医院阳性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与携带以下基因(bla TEM、bla SHV、bla OXA、bla CARB、bla IMP)等基因以及膜孔蛋白基因oprD2的缺失有关。基因序列分析分别为TEM-1、OXA-10、CARB-2亚型;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比较严重,77.9%的菌株对两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十堰地区医院儿童血液感染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以携带aac(6’)-I和ant(2″)-I基因为主;检测出gyrB6株,未检测出gyrA基因,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可能由于非特异的主动外排机制导致;对医院常用的消毒剂苯扎溴铵全部表现为耐药,主要是携带消毒剂与磺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十堰地区医院儿童血液感染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存在院内感染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