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膀胱憩室癌
【6h】

膀胱憩室癌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膀胱憩室癌诊断与治疗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憩室癌的诊断及治疗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5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法选择。本组年龄53-74岁,平均64岁。3例有肉眼血尿,1例有镜下血尿,1例以排尿困难为主诉入院。发现膀胱憩室和肿瘤的间隔时间:4例为同时,1例为术中发现。5例行B超检查,3例发现膀胱憩室和憩室内肿瘤,2例发现膀胱憩室,但未发现憩室内肿瘤;3例行泌尿系造影检查,2例发现膀胱憩室和憩室内肿瘤,1例膀胱憩室显影不满意,未提示诊断;3例行CT检查,均发现膀胱憩室和憩室内的软组织块影,增强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增强;4例行膀胱镜检查,3例发现膀胱憩室和肿瘤,并取肿瘤组织活检,1例因憩室口较小,且憩室内附有结石,膀胱镜插入及取活检困难,因此靠术后病理证实。5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术前未确诊者术中行肿瘤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术中见膀胱憩室壁均较薄,肌层发育不良。5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除膀胱憩室、憩室内肿瘤及憩室周围部分膀胱壁,其中2例同时行输尿管膀胱原位再植术,1例同时行前列腺摘除术,5例患者术后常规行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20mg/次,每周1次,6周为一疗程,分别间隔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本组膀胱憩室癌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2例为T1N0bi0,Ⅰ级;3例为T1N0M0,Ⅱ级。由于膀胱憩室肌层发育不良,肿瘤能直接从上皮组织侵犯到膀胱周围组织,目前缺乏憩室肿瘤的分期方法,根据2002年膀胱肿瘤的TNM分期,应无T2期,肿瘤侵润直接由T1(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到T3(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上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1、3及5年生存率为100%、80%及60%,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有密切联系。 结论: 1.膀胱憩室癌症状无特异性,目前对于膀胱憩室癌的早期诊断仍很困难,确诊依靠膀胱镜下取活检病理诊断,但不能忽视其它诊断方法的应用。 2.膀胱憩室癌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为膀胱部分切除术,此外适当的化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3.对排空不全的憩室应手术治疗,小憩室也须定期检查,对膀胱憩室病人应重视随访复查,提高膀胱憩室癌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