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6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6h】

6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综述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概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2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外科诊断并行手术纠治的6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其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8天-19岁,平均(2.02±4.05)岁,体重2.5-44kg,平均(9.05±9.77)kg,心上型21例,心内型3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对怀疑肺静脉梗阻13例患者行术前或术中漂浮导管测压。均在全麻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行纠治术。
   结果:本组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13%,其中≤6个月患儿7例(87.5%);心上型2/21例(9.5%),心内型5/35例(14.3%),心下型1/2例(50%);死亡原因:4例因术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2例因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因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49例,随访率92.5%,随访期限2-60个月,平均(24.9±16.9)月。晚期死亡3例,1例心下型患者因于术后2个月时肺部感染死亡,1例心内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吻合口狭窄,另1例心内型术后11个月因肺静脉狭窄再住院后心力衰竭死亡。
   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比例高,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监护措施的完善和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