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
【6h】

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相关理论与概念的解释

1.2闽籍翻译家研究评述

1.2.1严复研究

1.2.2林纾研究

1.2.3陈季同、辜鸿铭研究

1.2.4林语堂、郑振铎研究

1.2.5其他翻译家研究

1.3资料、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1.3.1资料

1.3.2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2章福建古代对外文化交流

2.1福建的地理环境与文化

2.1.1福建的地理环境

2.1.2福建文化的特征

2.2福建古代对外文化交流

2.3与福建有关的古代翻译活动

2.3.1古代佛教与福建翻译活动

2.3.2古代基督教与福建翻译活动

第3章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的闽籍翻译家(1840-1894)

3.1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

3.2本时期闽籍翻译家及其主要译作

3.3小结

第4章维新时期闽籍翻译家(1895-19l0)

4.1战败之辱与维新思潮

4.2严复与林纾的翻译活动

4.3本时期其他闽籍翻译家的主要译作

4.3.1农业书籍的翻译

4.3.2法律书籍的翻译

4.3.3文史书籍的翻译

4.3.4哲学社会书籍翻译

4.3.5教育书籍的翻译

4.3.6军事外交书籍的翻译

4.3.7其他书籍的翻译

4.4小结

第5章民国时期闽籍翻译家(1911-1949)

5.1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思潮

5.2本时期闽籍翻译家及其主要译作

5.3小结

第6章近现代福建社会与闽籍翻译家

6.1福建船政学堂与闽籍翻译家

6.2近现代福建基督教与闽籍翻译家

6.3移民、新式学堂(留学)与闽籍翻译家

6.4故土:联结闽籍翻译家的纽带

6.5 小结

第7章闽籍翻译家与近现代中国

7.1改变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7.2对中国维新与革命(包括经济、法律等)的影响

7.3对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7.4对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7.5闽籍翻译家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

7.6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第8章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福建(闽)地处中国东南,背山面海,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近现代众多的翻译家。“闽籍翻译家”群体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近百年的时间中,中国经历了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重大的历史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与闽籍翻译家相关联。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分别从1840-1894年、1895-1910年、1911-1949年这样三个历史阶段来考察各个时期闽籍翻译家的翻译活动、主要成就以及社会影响等。积极吸收与利用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把每一阶段中的重要人物、重要译作作为我们研讨的重点,如林则徐、陈季同、严复、林纾、辜鸿铭、林语堂、郑振铎等;同时,我们也注意一些鲜为人知的译作、翻译家的挖掘,如对东京闽学会出版翻译的各种翻译书籍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部简明的、以闽籍翻译家为骨干的中国近现代翻译史,在此基础上探讨福建故土与闽籍翻译家群体的因缘:福建船政学堂、福建近现代基督教、移民、留学和新式教育与闽籍翻译家的关系。论文认为,近代以来福建出现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并非偶然,而是有其优越的自然地理因缘和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积淀;闽籍翻译家不但人数多,翻译作品无数,更重要的是水平高,独领风骚一百年。一部闽籍翻译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中国翻译史;闽籍翻译家翻译的作品多是经世致用之作,与时政紧密关联,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近现代每一步进步都和他们息息相关;闽籍翻译家还具有故土的情怀,为近现代福建历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