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
【6h】

论“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人生境界提升的理论基础及规律体现

第一节 人生境界提升的人性论基础

第二节 人生境界的提升体现人的本质

第三节 传统儒道关于人生境界的提升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境界探析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境界现状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生境界的主客观原因

第三章 “以人为本"下大学生人生境界提升的方向

第一节 大学生人生境界提升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人生境界提升的价值导向

第三节 倡导大学生追求中庸的理想境界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人生境界是人的精神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的整体反映,体现人对宇宙世界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标志着人的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水平。人生境界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状态下更容易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由价值,体现“人是精神之物”的本性。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体现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理念,就要既关注人的物质生活,还要关心人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说,“以人为本”追寻的目标就是能够为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自然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建设和境界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们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所以,大学生要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就要吸取传统人生境界中的有益成分,逐渐培养大学生和谐的自然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共同发展,才能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人生境界作为人生认识的成果和结晶,是对客观存在的个人修养和人生发展状况的反映。理想的人生境界能使人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精神和信仰的自由,实现人的人生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人生境界的提升取决于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既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又要依靠人自身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只有提升了人生境界,人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其次,人生境界的提升也体现了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由价值需要的规律。人生境界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先秦儒家孔子对“仁爱恕道”境界的最高追求,孟子对“浩然正气”境界的追求,先秦道家老子对“无为无不为”境界的追求,庄子对“自由”境界的追求、还有冯友兰对“天地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