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衡》引《易》考论
【6h】

《论衡》引《易》考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 课题背景

二、 《论衡》引《易》状况概述

三、《论衡》引《易》研究方法

四、 关于版本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论衡》引《易》考论(上)--《论衡》引《易》状况综考

第一节《论衡》引《易》卦名考论

第二节《论衡》引《易》经传考论

第二章《论衡》引《易》考论(中)--从《论衡》引《易》探析王充的文化思想

第一节从《论衡》引《易》探析王充的哲学思想

一、《周易》的道家思想倾向

二、 《论衡》引《易》的道家思想倾向

三、 王充天道观及人道观的特点

四、 王充天道观及人道观的作用

第二节 从《论衡》引《易》探析王充的历史思想

第三节 从《论衡》引《易》探析王充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从《论衡》引《易》探析王充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 《论衡》引《易》考论(下)--从《论衡》引《易》探究汉代《易》学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从《论衡》引《易》分析汉代象数《易》学特点

第二节 从《论衡》引《易》考察两汉《易》学风气变化

第三节 《论衡》对《易纬》引用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关于《易》学史上几个问题的评价

一、 《论衡》对卦名的解释

二、《论衡》对《周易》经传的阐释

三、对《连山》、《归藏》的解释

四、对卦爻辞谁作问题的解释

五、关于《论衡》引《易》用字异于通行本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论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文化论著,在其问世之后,就受到士子文人的重视,被称为“奇书”。对《论衡》这一“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历代学者颇多论析,千余年来,评说不断。自东汉末至近现代,对此书的总体评价,有加以高度推崇赞许认为切中时弊者,有加以贬斥批判目为异端邪说者,也有褒贬并存地加以具体分析者。无论如何,《论衡》一书所标举的“疾虚妄”的思想取向和创作主旨,都在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历代学者关于《论衡》的研究,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本文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论衡》对《周易》的引用情况,来展开综合研究。两汉时期,由于统治者提倡经学,《周易》又被列为群经之首,《易》学对当时的哲学、政治、文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在东汉时期成书的《论衡》,其受《周易》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论衡》中引有大量的《周易》经传文辞,并且保留了某些与汉代《易》学有关的文献材料。这些材料对《论衡》本身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也是对《论衡》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一;同时,这些材料是对《易》学研究,特别是对汉代《易》学研究有相当的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佐证。 本文《绪论》概述了《论衡》一书的引《易》情况。《论衡》85篇中,共引《易》79处,其中单引卦名者有8处,引用《周易》经传文辞者有71处,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范围,也是展开考察、研究的主要依据所在;同时,对于《论衡》涉及到《易》学史、《易》学家事迹、《易》学学说乃至对占卜谶纬之类的资料,本文也加以适当的注意。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在全面占有并恰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考察研究,注意“考”与“论”相结合,以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 本文第一章为《论衡》引《易》考论(上)。本章全面系统地考证了《论衡》引《易》的情况。第一节考证了《论衡》引用《周易》卦名的情况;第二节考证了《论衡》引用《周易》经传文辞的情况。在考证中,注意引证各家《易》说,论证作者之文心何在,并指出《论衡》的引《易》特点是引文以达意为主,而不拘泥于经传句式的安排。 本文第二章为《论衡》引《易》考论(中)。本章由“考”入“论”,重在“论”的部分。《论衡》常引《易》以证其说,故可从《论衡》引《易》的文句入手,来探究王充的文化思想。本章分为四节,从哲学思想、历史思想、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四个方面来论述王充的文化思想。 第一节,着重从《论衡》引《易》的角度来探讨王充的哲学思想,这也是本章论述的核心所在。王充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为道家的无为思想,他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建来构建他的“天道观”和“人道观”;他用道家的无为思想阐释《乾·文言》:“夫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他以此来说明他的“天道”不仅与“人道”一致,而且与“神道”(王充所谓的“神”乃指“恍惚无形,寒暑风雨之气”,见《论衡·龙虚篇》)一致,它们三者之间的一致性,体现了其道法自然的思想。他用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为武器来批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并且对当时的鬼神观念、卜筮活动、岁时禁忌等也进行了批判。 除此之外,王充还用道家思想来阐释《乾·文言》的这一段文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他以此来批驳关于尧与汉高祖出生的神奇传说的虚妄。从《论衡》引《易》来批驳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论及鬼神之说等情况来看,《论衡》确实达到了“疾虚妄”的目的。 第二节,从《论衡》引《易》的角度分析了王充的历史思想。其历史思想有进步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承认历史是发展的;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他的历史观带有循环色彩。 第三节,从《论衡》引《易》的角度探究王充的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委婉地讽诫君主,希望君主重视贤才;二是提倡君主要重视“礼治”。 第四节,从《论衡》引《易》的角度探讨王充的文学思想,其文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强调文艺主体的修养;二是提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 本文第三章为《论衡》引《易》考论(下)。本章是对《论衡》引《易》的情况继续分析,以《论衡》中引《易》的材料为基础,来考察分析汉代《易》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通过《论衡》中引《易》的材料,来考察汉代象数《易》学的特点:那就是以天文、历法、物候占验灾异,带有浓厚的谶纬色彩,并与当时的政治紧密联系。本节还附带分析了汉代占验方法与先秦《易传》的筮法占验的不同。 第二节,由《论衡》引《易》的材料,来探讨汉代《易》学在东汉中叶时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三节,探讨《论衡》对谶纬术数内容的引用,以《易纬》为重点。《论衡》对与《周易》有关的纬书的引用,对于文化史、学术思想史的研究颇具独特之价值。 第四节,主要对汉代《易》学史上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评判。本节着重分析了王充对卦名及经传的阐释,这也是《论衡》引《易》具有较大价值之所在,因为在东汉以后,对这些卦名及经传的阐释开始出现分歧,而《论衡》保留了东汉时期相关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探讨了王充对“三《易》”之名及对“卦爻辞谁做”等问题的阐释。最后,还对《论衡》引《易》中的用字问题加以分析,这对于汉代《易》学研究也不无裨益。 最后,是全文的结语,指出《论衡》引《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