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持续农业中的植物病害管理
【6h】

可持续农业中的植物病害管理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前言

0.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0.2研究基础

0.3论文整体结构与研究内容

0.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研究方法

0.4.2技术路线

0.5研究目标与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0.5.1研究目标

0.5.2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第一章可持续农业

1.1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产生的背景

1.2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和目标

1.3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模式

1.3.1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1.3.2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1.4可持续农业的研究近况

1.4.1国内研究近况

1.4.2国外研究近况

1.5本章小结

第二章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2.1植物病害及防治的内涵

2.2植物病害防治

2.2.1植物病害发生现状

2.2.2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2.2.3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发展

2.2.4植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2.3我国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化学防治问题突出

2.3.2重治轻防

2.3.3植物病害持续加重

2.3.4植病防治基础薄弱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植物病害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3.1植物病害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3.1.1植物病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3.1.2植物病害对农民收入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3.1.3植物病害对消除贫困的影响

3.2植物病害防治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3.2.1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不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治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可持续农业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3.4可持续农业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影响

3.4.1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更多的物质、技术和人力支持

3.4.2可持续农业要求植物病害防治向植物病害管理跨越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外部性

4.1外部性理论

4.1.1外部性概念

4.1.2外部性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4.1.3外部性的内在化途径

4.2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功过

4.3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外部性

4.3.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的概念和涵义

4.3.2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类别

4.4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

4.4.1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的概念

4.4.2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3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内在化的主要途径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植物病害防治的主体行为

5.1植物病害防治的农户行为

5.1.1农户行为的研究学派

5.1.2关于农户行为理性、非理性与有限理性的争论

5.1.3农户植物病害防治行为:理性、非理性还是有限理性

5.2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

5.2.1政府行为经济理论

5.2.2研究政府行为的必要性

5.2.3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

5.2.4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目标

5.2.5中美植物病害防治的政府行为模式比较及启示

5.3植物病害防治的农药企业行为

5.3.1企业行为(corporations' Behavior)的一般理论

5.3.2研究农药企业行为的必要性

5.3.3优化农药生产厂商行为,增强农药企业核心竞争力

5.3.4优化农药经销商行为,推进植物病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5.4植物病害防治的消费者行为

5.4.1消费者行为概念

5.4.2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必要性

5.4.3消费者行为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影响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植物病害防治中农户行为的实证分析

6.1样本与方法

6.1.1样本

6.1.2方法

6.2结果与分析

6.2.1农户用药行为

6.2.2农户购药行为

6.2.3农户技术培训及其需求

6.2.4农户对IPM的认知和实施情况

6.2.5农户对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所致问题的认知情况

6.3讨论与结论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植物病害防治中政府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7.1样本与方法

7.2结果与分析

7.2.1植保测报和检疫

7.2.2农民教育培训

7.2.3植保人员培训

7.2.4农户所需的政府行为

7.2.5政府对农户的帮助情况

7.3讨论与结论

7.4提高植物病害防治中政府行为效率的若干建议

7.4.1完善农业政策,建立并执行植物病害生态治理策略

7.4.2健全法律法规

7.4.3加大教育、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7.4.4优化植保服务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优化植物病害管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1植物病害管理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8.2植物病害管理系统剖析

8.3植物病害管理的基本准则

8.4植物病害的软管理和硬管理

8.5优化植物病害管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8.5.1发展植保多元服务模式,优化植物病害管理体系

8.5.2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植物病害管理的主体行为效率

8.5.3“两手抓”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植物病害管理重点突破

8.6本章小结

第九章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创新

9.1技术创新的概念

9.2技术创新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9.3植物病害管理技术创新模式

9.3.1政府供给主导型模式

9.3.2农户需求主导型模式

9.3.3中介组织主导型模式

9.4新时期植物病害管理技术创新的主攻目标

9.5新时期植物病害管理技术创新的重点

9.5.1抗病育种

9.5.2栽培技术

9.5.3耕作方式

9.5.4农药研发和使用技术

9.5.5生物防治技术

9.6本章小结

第十章植物病害管理的制度创新

10.1制度、制度创新与新制度经济学

10.1.1制度

10.1.2制度创新与新制度经济学

10.2制度创新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重要性

10.2.1为植物病害管理的行为主体提供激励机制

10.2.2有利于缓解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问题

10.2.3为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10.3植物病害管理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

10.3.1不完善的农业保险和可持续植保制度

10.3.2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农地制度

10.3.3有待进一步创新的农药税收制度

10.3.4尚未健全的农村金融制度

10.4制度创新:优化植物病害管理的必然选择

10.4.1农业保险和可持续植保制度创新

10.4.2农地制度创新

10.4.3农药税收制度创新

10.4.4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10.4.5非制度创新:社会准则

10.5本章小结

总结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农户植物病害防治行为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的研究内容跨学科交叉,综合应用经济学、植物病理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来研究可持续农业中的植物病害管理问题。第一章以可持续农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三大发展模式:生态农业、集约农业和高效农业模式,并概要分析了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的研究近况。第二章概要归纳了植物病害及防治的内涵,简要阐明了植物病害防治的现状和重要性,并从战略(策略)和战术(技术)两个层次对植物病害防治加以分析。第三章剖析了可持续农业与植物病害及防治间的相互关系,把前面两章与后面各章系统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第四章从经济学角度应用外部性理论对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加以研究,本章还对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功过加以评述,对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及其类别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五章从理论上研究了农户、政府、农药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第六章在作者实践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购药行为、技术培训及其需求、IPM的了解和实施情况、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所致问题的认知情况等方面对农户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主要从植保测报和检疫、农民和植保人员教育培训、农户所需的政府行为、政府对农户的帮助情况等方面对政府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第八章瞄准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对植物病害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第九章对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创新及其模式、技术创新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重要性、新时期我国的主攻目标与重点作了初步探索,并就抗病育种、栽培技术、耕作方式、农药研发和使用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创新重点领域作了具体分析。第十章概括了制度、制度创新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或内涵,论述了制度创新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植物病害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并结合前人研究和自己实践调查的结果,从农业保险和可持续植保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创新、农药税收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宏观的实践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