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引水稻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6h】

外引水稻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进展

2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3水稻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第二章 外引水稻种质资源的籼粳属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外引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特征特性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现代水稻科学实践表明,稻种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是实现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的物质基础,不同地理来源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存与利用研究对于水稻种质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对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选育和优质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新引自巴西、东南亚和日本的54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学、形态学的系统研究,采用水稻内含子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ILP)分析了5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材料的籼粳属性。采用田间试验种植、取样调查、数据考察及分析的方法观察其主要形态学特征,通过测交,观察组合育性表现,明确外引水稻资源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ILP分析表明,54份外引水稻种质资源可分为四个类群,即为粳稻、偏粳、偏籼、籼稻类型。来自巴西的26份归属粳稻类型;来自日本的1份归属偏粳类型;来自东南亚的27份归属偏粳、偏籼、籼稻类型,其中籼稻类型只有5份,其余归属中间类型,可能由于这些品种是选育品种,在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籼粳基因发生相互渗透的结果。
  2、对54份外引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4份水稻种质资源可划分为七类,结合ILP分析,认为大多数粳稻品种在第I、III类群,偏粳、偏籼、籼稻类型在第II、IV、V、VI、VII类群。巴西品种在第I类群,形态特征相似,表现中间类型;而大多数东南亚和日本品种在第II、IV、V、VI、VII类群,株型分化具有多样性,各类群在某些相应性状中表现突出,存在多穗、大穗、矮杆、大粒、单株产量高等特异性状。
  3、对54份外引水稻种质资源恢保关系研究表明,巴西品种测交后代多数在生育期和株高具有超亲优势,结实率低,不利于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东南亚和日本品种测交后代的结实率多数较高,最高达91.2%,生育期和株高无超亲优势,说明东南亚品种与中国水稻亲缘关系较近。
  4、通过本试验研究,筛选得到一些特异性优异种质资源,其中巴西光壳稻编号13的可能具有广亲和性,东南亚品种编号27、31、32、52的恢复力较强,可作恢复系利用,编号50的具有保持特性,可作保持系材料加以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