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宁德市蕉城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及耕地质量变化研究
【6h】

宁德市蕉城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及耕地质量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2.1 研究内容

1.3.2.2 技术路线

1.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2.4 GIS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气候水文

3.2.3 社会经济条件

3.2.4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 蕉城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4.1 评价单元

4.2 确定评价数据

4.2.1指定作物及耕地情况等的数据分析

4.2.2 指标区因素体系、因素分级分值及权重

4.2.3 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

4.3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5 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分析

5.1 总体变化情况分析

5.1.1 各等别数量情况和空间分布

5.1.2 各类型耕地等别分布情况

5.2 变化情况分析

5.2.1 增加耕地结果分析

5.2.2 减少耕地结果分析

5.2.3 质量建设结果分析

5.2.4 总体指数分析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实证研究印证了引发耕地质量变化的因素

6.1.2进一步掌握了蕉城区耕地减少原因

6.2 政策建议

6.2.1切实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6.2.2严格保证耕地占补平衡

6.2.3 推进土地整理,提升耕地质量等别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对耕地质量等别的更新研究能实时性反应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蕉城区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对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耕地数量、质量高低等别情况变化来分析。依托ARCGIS软件的空间叠置功能来研究,通过现场踏勘和3年内的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资料收集,选取评价参数和一定的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得到研究区域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进而得出该区域2013-2015年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 通过对蕉城区耕地质量等别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蕉城区耕地的国家自然、利用和经济等主要集中于中、低等段,最高等别为5等,最低等别为13等。国家自然等集中分布在6、7、8、9、10等,国家利用等集中分布在8、9、10、11、12等,国家经济等集中分布在7、8、9、10、11、12等。 2、从2013年-2015年,从各种质量的耕地多少情况来看,能看出这样一个现象:高质量和低质量的耕地比较少,一般质量的比较多,呈现一种“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形结构。在地理空间上,可以看出耕地质量从盆地向山地递减,从城市中心和集镇区向偏远递减的趋势。 3、从2013年-2015年,从各类型耕地质量对比来看,蕉城区水田和水浇地的质量等别相对较高,旱地等别较低,水浇地自然质量等别主要分布于9、10等,旱地则主要集中在10、11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