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某家私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及控制效果评价
【6h】

重庆市某家私有限公司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及控制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内容

2 方法

2.1研究方法

2.2 依据与标准

2.3评价程序

2.4 质量控制

3结果

3.1 工程概况

3.2 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及评价

3.3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3.4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3.5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6 职业卫生防护

3.7 职业卫生管理

4 讨论

4.1防尘措施改进建议

4.2防毒措施的改进建议

4.3健康监护建议

4.4应急救援设施建议

4.5辅助用室建议

4.6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

4.7职业病危害警示的建设

4.8个人防护用品

4.9其他建议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家具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研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重庆市某家私有限公司渝北厂区新建项目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及控制效果评价。通过此次评价,为生产厂家的生产经营管理、做好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并为安监部门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同时也为国家宏观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进行。拟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将建设项目有关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项目评价内容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用现场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方法,对作业环境卫生学、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及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三大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职业卫生管理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设置的情况,职业卫生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情况,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的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的情况。
  2)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现行检测技术规范与国家标准要求,对工作场所化学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
  3)检查表分析法: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职业卫生法规和技术规范等,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项目、检查内容等,编制成表,对评价项目有关内容进行调查与评价。
  4)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要求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有关规定,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了解评价项目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
  结果:
  1)工程概况:重庆市某家私有限公司渝北厂区新建项目为搬迁项目,搬迁同新建,在接手的原厂区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公司进行了更新,共包括三条生产线,总设计生产能力5.5万套/年,地理位置位于渝北区,不属于自然疫源地;占地面积67065㎡,建筑占地面积25999㎡,新建生产厂房和综合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37300㎡,厂房为一层,办公室为3层,宿舍四层;距两路主城区约1.5km,渝北区境内嘉陵江、长江沿其西南、东南边境径流42.5㎞;项目东北面距离重庆江北机场不远,交通较为便利,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项目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润湿气候区,据统计资料,常规气象条件如下:多年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6℃,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150.7mm,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1341.1小时,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风速:2.2米/秒,最大风速:28.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E;
  2)总体布局、设备布局及评价:所在地属于浅丘陵地带,原为农业用地,较为平坦,厂区内西面、南面、北面西区大部分区域布置为厂房,北面东区为办公区及生活区。厂房的西北面为成品仓库,厂房南面由西向东布置生产一线、生产二线及生产三线。厂区内,厂房、办公楼及生活区之间有绿化带隔开。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厂区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10)的要求。本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总体布局部分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部分仍需改进。
  3)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本项目共有三条生产线,其生产的流程基本相同:原料经电子开料锯、开料机、推台锯等锯机(统称开料),再用打孔机、造型机、冷压机等进行打孔、造形,然后刮灰处理,最后喷漆、自然晾干、包装,得到成品。实木原料还要经过烘干水分程序,烘房燃料为废木料。
  4)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依据原材料成分、生产工艺流程、相关评价资料查询及评价经验综合分析过滤,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木尘、其他粉尘(油漆尘、原子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酯类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作息制度等也可能是该项目劳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有害因素。该项目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夏季高温。工人主要为体力劳动为主,在夏季工作时,可能受环境高温影响。
  5)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本次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0.6%。本项目配电房工频电场检测结果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限值要求。本项目照度检测共检测10点,仅一个点大于300 Lx,其余点小于300 Lx。本项目作业场所甲醛浓度及苯浓度符合标准要求。乙酸甲酯浓度2个岗位、乙酸乙酯2个岗位超过标准要求。乙酸丁酯及乙酸甲酯和乙酸丁酯的其他岗位均符合标准要求。46个木尘检测点超过标准要求,仅2个木尘检测点符合标准要求;8个其他粉尘检测点超过标准要求,3个其他粉尘检测点符合标准要求。
  6)职业卫生防护:本项目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高,超标严重,超标率高,防尘设施设置未能达到通风除尘的目的。防毒设施设置部分能达到通风的目的,但该作业场所部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超过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大部分噪声强度符合标准要求,但仍部分岗位噪声强度超过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目前非高温季节,无高温生产检测结果,但作业区较多岗位设置有排风扇。
  7)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该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而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仍需加强,还应重视开展管理机构的监督。
  结论:
  该项目在选址、总平面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职业病应急救援预案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要求。但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使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更好的开展,对基本符合项也对应有部分补充措施。建设单位如能在此基础上,吸收和落实本评价报告提出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建议,逐条予以落实,并持续改进,方能真正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切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