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连续纳入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LC的患者作为本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ASA分级为I或II级行LC的患者1'/> 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硕士-中文学位【掌桥科研】
首页> 中文学位 >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6h】

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设计

1.3 研究伦理

1.4 试验方法

1.5 研究对象

1.6 技术实施方法

1.7 远期随访调查方法

1.8 观察指标

1.9 不良反应标准

1.10 质量控制

1.11 受试者权益保护

1.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流程

2.2 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2.3 术后镇痛效果

2.4术后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关系

2.5 术后在院期间安全性评价

2.6 术后在院期间恢复情况

3 讨论

3.1 研究方法

3.2 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及在腹腔镜中的应用

3.3 药物选择

3.4 镇痛效果

3.5 LC术后慢性疼痛

3.6 安全性

3.7 术后恢复情况

3.8 结论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后续研究方向

EFFECTS OF CALOT'S TRIANGLE BLOCK WITH ROPIVACAINE O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附件

文献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calot'striangleblock,CT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连续纳入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LC的患者作为本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ASA分级为I或II级行LC的患者140例,男女不限,年龄18~64岁,BMI18~31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n=70):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CT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处理;后者采用PCIA镇痛。所有患者术前禁食6~8h,禁清饮2h;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和异丙嗪25mg。入室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试验组在气腹建立后胆囊分离前用胆管穿刺针于胆囊三角区软组织注射1%盐酸罗哌卡因10ml;对照组则给予等容量的0.9%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毕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并连接PCIA泵,持续镇痛48h。PCIA泵药物配方为曲马多800mg、氟比洛芬酯100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80ml,负荷剂量5ml,连续背景输注速度1ml/h,单次有效按压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对两组患者术后2h、4h、6h、12h、24h、48h静态(卧床休息)和动态(咳嗽)下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泵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PCIA药液消耗量、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日等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48h内镇痛不全(VAS评分≥4)、恶心与呕吐、肩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刺破胆囊三角区重要结构、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分别于术后3、6个月对受试者进行电话随访,并收集慢性疼痛相关资料,记录两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静态和动态下NRS评分,记录疼痛的性质特点及发生部位。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指标(性别构成比、年龄、BMI、ASA分级构成比、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术后2h、4h、6h、12h、24h静态和动态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在术后48h动态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术后48h静态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48hPCIA泵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药液消耗量、补救镇痛率及补救镇痛药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一次下床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术后恶心、呕吐、肩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均未均未刺破胆囊三角区域内重要结构。试验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术后电话随访结束共有139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对照组术后慢性疼痛总体发生率为46.38%,其中慢性内脏痛占33.33%,慢性腹壁切口痛占13.04%;试验组术后慢性疼痛总体发生率为24.29%,慢性内脏痛和腹壁切口痛分别占14.29%、15.71%。术后3个月试验组慢性疼痛总体发生率及慢性内脏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各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术后3个月均下降,对照组术后慢性疼痛总体发生率为26.09%,其中慢性内脏痛和腹壁切口痛分别占15.94%、10.14%;试验组术后慢性疼痛总体发生率为12.86%,慢性内脏痛和皮肤切口痛分别占7.14%、8.57%。术后6个月试验组慢性疼痛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1)1%罗哌卡因10ml于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可优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2)1%罗哌卡因10ml于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总体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