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横突植骨在单节段胸椎结核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6h】

横突植骨在单节段胸椎结核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术后处理及随访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彻底病灶清除、横突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5月,行后路彻底病灶清除、横突植骨内固定术治疗17例胸椎结核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18~70岁,平均48.5岁。病程1~9个月,平均4个月。病变累及节段:T4、52例,T6、75例,T7、83例,T9、102例,T10、114例,T11、12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即刻常规行胸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减压及内固定情况,随访期间行胸椎正侧位X线片或CT检查判定融合效果;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 Kyphosis角,神经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分级。
  结果:
  手术时间165~220 min,平均184 min;术中出血量150~800 mL,平均231 mL;住院时间12~26 d,平均18 d。术后均无术区血肿、伤口裂开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7.9个月。均未发生植骨失败、内固定物折断、胸腔积液、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窦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椎间融合,融合时间3~8个月,平均5.3个月。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ESR、CRP、VAS评分、ODI及后凸Kyphosi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ESR、CRP、VAS评分、ODI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改善(P<0.05),但后凸 Kyphosis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均得到较大改善,术前1例ASIA C级及6例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
  结论:
  横突植骨应用于单节段胸椎结核手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植骨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